[摘 要]公共圖書館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促進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大責任,為弱勢群體農民工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文章分析了弱勢群體農民工的生活現狀和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出了公共圖書館如何為農民工服務的策略。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農民工 服務

弱勢群體,簡單地說就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處于弱勢地位的人群。學界一般把弱勢群體分為兩類:生理弱勢群體和社會弱勢群體[1]。農民工屬于社會弱勢群體。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城鎮(zhèn)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他們分布在城鎮(zhèn)的角角落落,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雙手為城市的繁榮作著巨大的貢獻,但他們的貢獻和回報并不相稱,其生存現狀很不理想,工資收入低,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掌握一技之長,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圖書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文化關懷,是圖書館應盡的社會義務。

1.農民工的生存現狀

據2010年統計,我國農民工數量已超過2.4億,已經成為城市社會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yōu)槌鞘薪ㄔO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但是長期以來。農民工由于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從事一些報酬較少,且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他們?yōu)榱松妫瑸榱俗优蠈W,只能干城里人不想干的又臟又累的重活粗活,他們在社會上是處于失勢、失利、失落、失望的弱勢群體。他們渴望成為“城里人”,但城里人排斥他們,而農村人因為他們長期生活于城市而與他們產生了隔閡與交流的障礙,成為受到雙方面排斥的一個“中間流浪”群體。

2.農民工對文化知識的渴求

弱勢群體農民工由于地位低下,遠離主流社會,難以進入社會娛樂的公共文化生活,因此他們業(yè)余生活無聊,閑暇時除了睡覺,就是逛街、打牌、聊天,甚至偷盜的事,他們大部分人家有老小,沒有能力拿出錢買他們喜歡的書,他們與社會其他群體一樣也有著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他們更需要精神文化,他們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們從知識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們意識到只有掌握了知識和信息,就能擺脫貧困的困境,他們希望能有機會學點知識,多了解一些信息,掌握一些專業(yè)技術本領,多賺點錢,以供孩子上學,期望將來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擺脫貧困的命運,過上好日子。

3.為弱勢群體農民工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神圣職責

公共圖書館擔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的基本任務。國際圖聯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定義:公共圖書館是傳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們尋求和平與精神幸福的主要機構[3]。公共圖書館是公益化事業(yè),是知識信息的傳播基地,也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大學。圖書館的宗旨是為一切讀者服務,在城市打工者日益增多的今天,發(fā)揚圖書館的人文精神,為弱勢群體農民工提供現代化、針對性的服務,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提高自身素質,應成為圖書館的一項神圣職責。

4.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農民工服務的策略

公共圖書館要真正做好對農民工的服務工作,就必須真正走向社會,積極宣傳和彰顯自身的公益性形象。公共圖書館還應該在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升服務內容,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服務,使公共圖書館成為農民工能夠去、樂于去的文化公共場所。

(1)加強對農民工的宣傳,吸引更多的農民工走進圖書館

農民工對圖書館不了解,要求加大宣傳力度,如在農民工居住多的地方打橫幅,通過廣播電視等媒介作宣傳,為他們敞開心扉,吸引更多的農民工走進圖書館,讓他們在勞作之后坐在圖書館看書充電,相互交流,相互關心,得到心理釋放,為他們打造一個真正有人情味的精神家園。

(2)為農民工捐贈圖書,減免門檻費

近年來,許多圖書商為了追求圖書外包裝的精美化,把許多舊書翻版,但是書里的內容基本是一樣的,圖書館可以把這些舊書捐贈給農民工,使他們在閑暇之時了解各地的奇風異俗、回溯華夏文明的燦爛與光輝、追尋湮沒的文明奇跡。另外農民工是一個貧困的弱勢群體,圖書館要為農民工免費發(fā)放借書證,同時,在辦理圖書借閱證押金上要降低金額。

(3)為農民工延長開館時間,設立流動書庫站

農民工在下班之余才有時間看書,所以,圖書館最好采取倒班的形式,為在夜晚散步的農民工提供借書和還書的機會,對于在偏遠地區(qū)的農民工要延長借書的周期。另外在農民工比較多的地方設立圖書流動書庫站[4],派專人管理,負責農民工的借還工作,而且過段時間,為流動書庫站更換新圖書,使農民工閱讀到比較全面的圖書。

(4)為農民工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報告會和培訓班

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弱勢群體農民工的特點,針對他們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報告會,讓他們及時了解時事動態(tài)、知識信息,也可以根據他們的需要舉辦一些免費的培訓班,如邀請有多年計算機教學經驗的老師給農民工講計算機基礎知識、辦公自動化及相關實用技術培訓,還可以開展一些專業(yè)等級考試培訓,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

(5)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電腦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弱勢群體農民工一般無力購買電腦。因此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應對農民工上網實行免費服務,幫助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擺脫貧困。圖書館也可以充分利用電腦資源對來館的農民工的資料如姓名、年齡、性別、原單位、特點愛好等進行搜集,并將這些資料建立成相應的農民工信息數據庫[5],以便切實了解各地區(qū)農民工的信息需求狀況,確定各地區(qū)農民工知識閱讀的側重點。

結 語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一支建設大軍,干的是臟活累活,收入低,生活艱苦,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是文化上的孤獨者和精神上的漂泊者。在對人的精神關懷方面有所失落的今天,我們圖書館更要以人為本,突出人文精神,關愛他們,呵護他們,讓他們重拾生活自信心,面對現實、克服困難,勇于生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就會像一首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廖志學.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特殊延伸服務[J].館員天地,2011,03:29.

[2]李峰.為農民工服務也是城市公共圖書館履行的主要職責[J].公共圖書館,2011,11:21.

[3]張春花.試論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如何為弱勢群體服務[J].圖書館文獻學,2008(4).

[4]李霞.公共圖書館為農民工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界研究欄目,2009,4:22.

[5]翁海珠.公共圖書館要多關注農民工[J].圖書情報,2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