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記留下精彩
作者: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 儲玲燕
發布時間:2013-01-17 11:42: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如何才能讓同學們贏在習作的起跑線上,進而愿意寫日記,樂于寫日記呢?現在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文中畫,繪畫精彩
低年級的孩子都愛涂涂畫畫,你看,他們拿起手中的小畫筆,興致勃勃,勾勾點點,涂涂畫畫,一幅幅充滿活力的畫誕生了。這時我要求學生把自己所畫的寫出來,開始只能要求他寫完整的一句話。從寫一句話入手,這時學生們一會兒寫寫畫畫,一會兒畫畫寫寫,學生也不會覺得很難,就不會排斥它。當學生的一句話中有一兩個好詞時也應給予表揚,漸漸地要求把自己心中所想表述清楚,就要努力去想辦法。繪畫日記,激活了孩子們的寫作靈感,“繪畫”的過程,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寫”的經過,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這種日記形式新穎而富有活力,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寫日記不難,很容易寫好,這樣下去學生就會越來越喜歡它了。但是不能要求學生天天寫,興趣來了畫畫寫寫。或者全班寫循環日記這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欣賞了別人的又展現了自己的,樂在其中。
二、看生活,挖掘精彩
寫日記時間一長,不僅教師覺得乏味,就連學生也會覺得無聊,進而失去繼續寫下去的愿望。因此“讓寫作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就在于教師正確引導,盡力拓寬日記范圍,豐富寫作內容。
1.“生活小鏡頭”,提煉精彩。
觀察是記日記的源泉,也就是“活水”。為此,我要求學生平時留心各樣事情,養成觀察的習慣。如反映社會現象及自己的觀點、看法,“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寫我心”,生活中“真、善、美”的現象無處不有,學生日記是自由記載自己生活的最為直接、最為真實的反映。從中找到為人的榜樣,悟出處世的道理,促使自己慢慢形成正確的愛憎觀;兩學期訓練下來,我驚奇地發現:我班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了許多閃光的東西,寫出了許多佳作。
2.“生活小點滴”,感悟精彩。
記日記是學生真正的“我口寫我心”,基本沒有什么約束,具有較大的主動性、靈活性,非常自由,而且具有比較強烈的真情實感。一天的生活中,一定會有使你得到某種認識、引起某種思考或受到某種啟發的東西,這些就是有感受的東西,應該把它寫進日記中來;讓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學會用有理性的思想,感性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想象的翅膀,續寫精彩
亞里士多德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小學生思維活躍,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年齡。那么大膽、新穎的想象,就如同給日記插上了一對翅膀。當他們看到忽飛忽落的小鳥時,總想自己也有一雙翅膀,在藍天上翱翔。但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給他們自由幻想的時空的確太少。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寫日記時,允許他們寫自己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想象能夠把記憶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組合創造出新形象,可以使孩子文思泉涌,浮想聯翩,使文章內容更充實,文章形式更多樣,文章的主題更深刻,思路更廣闊。古今中外、天空、陸地、海洋等等都成了你筆下的一顆隨意擺布的棋子,你想怎么編就怎么編。這樣,你還會愁沒東西可寫嗎?
四、剪貼日記,樂在精彩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充分利用必讀書目,引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在閱讀中積累語言,學習寫作方法,汲取知識精華,擴大視野。運用剪貼日記的方法讓學生積累材料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為兒童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可謂“隨手拈來皆文章”他們的作文(日記)就會廣開“材”路,或摘抄好詞佳句,或發表評論,評價優劣,不愁“無米下鍋”。
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捷克詩人塞費爾特曾說過“寫作是因為感到自由,感到歡樂”。日日記,日有所記,記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通過透視學生心靈的窗戶,愿我們所有的老師,用日記架起一座溝通師生的心靈之橋。讓日記這朵作文訓練之花,開得更加鮮艷,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