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芻議
作者:陜西省府谷第二初級中學 趙雄亮
發布時間:2013-01-17 11:34:4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注意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作為教師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導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學生對教師的第一節課都會產生期待心情,這種期待主要表現為對教師外表形象、言談舉止和課堂教學的期待。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學生對于自己喜愛的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等都會表現出極大的投入,其學習思維就會與教師的教學保持著和諧、完美的統一。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會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并通過這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學生的潛能,鼓勵每一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它在數學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至關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知識與技能是學生認識數學世界的載體,是學生搭建數學知識結構的必然階段。過程與方法是到達彼岸的橋梁,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提高認識、豐富數學學習經歷的重要途徑。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一種升華,是構建并完善素質、人格和世界觀的重要保證。數學教學的每堂課都應該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要合理制訂教學目標,要兼顧目標的各個組成部分,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目標,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還應有所側重,根據教材特點科學分配三個維度的比重。目標設置既要符合“課程目標”中“總目標”的要求,又要體現現階段、本章節的具體目標定位,避免廣度和深度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三、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
事實證明,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常言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進而排除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讓學生盡快適應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教學生如何預習。讓學生在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打“問號”,同時應查找相關的資料如上網查詢、翻教材解讀和同學交流等等。其次,教會學生聽課。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最后,為鞏固、深化新授知識,反饋教學效果,講授新課之后,教師還要設計填空、選擇、判斷、改錯等多種類型和多種層次的題目。多樣化的練習有利于從不同角度衡量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利于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判斷等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解題的套路,最終形成解題的技巧。
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有一個新的作業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而長期以來,教師較多地偏重作業使學生形成解題技能技巧的操練功能,重視作業的短期功利價值,不太顧及長遠的教育價值。
首先,應明確作業的功能目標。教師設計作業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學生掌握某一學科的知識內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題技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其次,要開放性設計作業的形式和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走向社會、走向生活,作業設計應緊貼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環境,使“數學生活化”。應將數學、語文、科技、美術、音樂等學科知識融為一體,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
最后,要全面、公正、藝術地評價學生的作業,使學生創造熱情更加高漲。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既要客觀公正,又要靈活藝術地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