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學科,作為一門抽象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困境”,比如對化學學科不感興趣,對化學課堂的知識點理解困難,不少學生死記硬背各種化學原理、化學公式,但是到了靈活運用解決相關問題的時候,依舊進入“困境”。筆者認為,化學教師可以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學課堂,引領學生大膽實驗,大膽猜想,并聯系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決,這也正契合了當前的“以學定教”的相關理念,積極且適當地發揮教師的導向性作用,起到因勢利導的積極作用,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性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結合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

一、新課導入:從“生活”中引入化學問題

“以學定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出發點,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時間等等,所謂教學相長,要求教師通過教的過程,思考如果導入新課,這種預先準備工作不僅與學生的自身具體情況有關,與學科內在特點也不無聯系。不少學生對于初中化學這門學科表現得有些“冷門”,認為初中化學有一定的抽象性,其實不然,初中化學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教師在新課導入之前,應該積極地從“生活”中引入化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比如曾經筆者在初中三年級的第一堂化學課上,很多學生都瞪大眼睛看著我,他們對于這門學科是陌生的,一開始我并沒有叫他們立刻打開書本,而是做了幾個生活中的小示范。示范一:我拿出一包火柴,點燃后,再輕輕一吹,火柴瞬間滅了。此時我問學生:“這個案例你們熟悉嗎?”他們點點頭有些學生甚至覺得有點好笑,我接著問:“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我這樣輕輕一擦,它就能點燃,但是我輕輕用一口氣一吹,它就瞬間熄滅了?”學生們驚訝地搖搖頭。示范二:我拿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放在某個學生的課桌上,杯子靠近桌子的外邊,下面放一張平整的A4紙,此時我輕輕一拽,杯子紋絲不動,紙張被我很快抽出,我問學生這個原理怎樣解釋,他們搖搖頭。于是我在示范結束時說:“所以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每一個化學原理,甚至每一次化學反應,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通過類似的導入,特別是新課前用相關熟悉的生活案例加以導入,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二、創設情境:啟發引導“生活”化學問題

所謂“教無定法”,這也是“以學定教”原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不可能千篇一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課堂特色,用最合理的方式,引導并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大膽猜想,收集信息,拓寬思路,獲取知識。

比如在學習相關元素表的時候,為了強化學生記憶,個別元素我跟他們講了一些生活案例,比如對于“鎂”元素,學生不解,這個元素存在于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于是我跟學生開玩笑說:“特別是愛美的女同學們,務必要記住這個可以讓你變美的元素,名字就叫鎂。這個元素存在于中國很出名的和田玉之中,享譽國內外,為什么和田玉會有潤膚、保健等功效,主要就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礦石中含有鎂元素。”再如學習一些基礎的化學反應時,我用多媒體設備播了一個新聞圖片,圖片上是高速公路上厚厚的一層積雪,不少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雪地里撒鹽,并且解釋了一下這種新聞圖片的背景,“這是2008年雪災的場面,為了盡量減少經濟損失,采用了大量粗鹽,以便促使雪迅速融化,公路正常同行,緩解交通阻塞和交通壓力。”通過類似的真實的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們很快記住了知識點,也能靈活將這些化學原理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

三、參與實踐:延伸升華“生活”化學問題

“以學施教”是“以學定教”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針對初中化學這門學科,要求學生積極參加實踐,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從實踐中檢驗相關化學原理,并進而延伸和升華“生活”中的相關化學問題,這也是學以致用原則的最終目標。同時,“以學施教”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不要僅僅將目光著眼于教材,而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和改革教學策略,不斷為優化初中化學課堂而努力,以便完成“以學定教”的宗旨和目標。以上是筆者關于初中“生活”化學課堂的一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