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地教“跑”
作者: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 宋冬軍
發布時間:2013-01-17 16:10: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跑”是初中體育教學中隸屬于田徑的基本內容,也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之一。因為這兩個基本,所以關于跑的教學常常被我們所忽視,以至于我們的日常體育教學中,跑的教學演變成無數次的重復跑,而缺少必要的技術指導。當然,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除了因為學生本來就會跑之外,還因為有關我們缺少指導的方法。筆者在幾年的實踐中,對“跑”的教學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現以快速跑為例,談談筆者的一點體會。
從訓練角度來看,短跑的訓練內容可以分為“力量訓練”和“速度訓練”兩個組成部分。而訓練階段則可以分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沖刺跑四個部分。
先說力量訓練和速度訓練。在跑的訓練當中,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面去完成同一個訓練內容,例如讓學生練習快速下蹲,這里的“快速”是指蹲下去后站起來一定要快,要在力所能及的最短的時間里站起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練習到爆發力,從而在跑時產生比較強的后蹬力量。為了產生最好的跑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跑的成績,我們還嘗試將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相結合,也就是說在完成了力量訓練之后,給出學生一定的休息時間以恢復體力,隨后立即進行速度訓練,兩者之間的時間我們一般控制在三分鐘左右,通過這樣的銜接訓練,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將學生力量訓練的結果轉變成速度訓練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體育教師要根據所教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安排比較適當的訓練強度,這樣對學生個體產生的訓練提升作用才是最大的,也是可持續的。
當然,在跑的訓練中,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力量訓練密度”。從這個角度來研究跑的訓練,結合初中體育正常一周設置的三節課,正好可以實施出最佳的效果——我猜想這也是每周設置三節課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跑的力量訓練和速度訓練中,體育教師還必須注意分訓練階段對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沖刺跑四個部分進行針對性訓練。
作為體育老師大家都知道,起跑是很關鍵的。教學時,可以在力量訓練的基礎上,通過不同姿勢下聽哨音起跑、分解起跑的各項動作并用口令來訓練等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從而訓練正確的起跑技巧并為起跑贏得時間。
加速跑主要需要的是學生的爆發力和跑動頻率,因此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專項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在一定距離(如二十或三十米)內專門訓練加速技巧與能力,還可以通過跑樓梯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抬腿頻率。
途中跑因為所占時間最長,學生在此過程中消耗的體力與能量最大,因此對短跑的影響最大,因此也是訓練的重點。相對于全程而言,途中跑需要的是學生的耐力,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訓練時可以通過定點的方式進行訓練,也就是說在跑道上做出一個開始提醒點,隔三十米左右再設立一個結束提醒點,提醒學生看到開始提醒點時就要一鼓作氣,不能松懈,直到看到結束提醒點時才能大口換氣。通過這樣多次重復的訓練,學生就可以形成途中跑的相關技能。
沖刺跑是短跑的最后一戰,關鍵在于由途中跑向沖刺跑時要換氣但不能松勁。學生此時由于前面的加速跑與途中跑,此時容易出現雙腿不聽使喚的情形,教師必須進行針對訓練,例如讓學生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練習抬腿。
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到,對于跑前與跑時的心理訓練也是必要的,跑前深吸一口氣,然后大叫一聲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必勝的勇氣。跑的過程中我們不贊成大聲喊叫,但對于極個別學生而言,跑的過程中大叫也確實有好處,教師要注意區別對待,因材指導。跑前能量攝入也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們不贊成初中生就要通過吸收一些能量飲料來提高成績,但是在考試之前攝入高能量的食物還是必要的,雖然這一點很多體育老師都知道,但真正在教學中提醒到位的并不多,因此應該注意。
對于培養學生對跑的興趣而言,筆者是通過這樣一些辦法來實現的:一是給學生播放有關跑的經典比賽,讓學生在視覺上去感受跑的樂趣;二是在平常的體育課上通過一些趣味比賽,讓學生親身體驗跑的樂趣。
跑是一項經典的運動,很多初中體育同行都作出了許多的努力與探索,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經驗,今天筆者所思所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前人思考的基礎上的,筆者的探索不一定完全正確,也不一定適應所有體育課堂,但一定是來自親身的實踐。文中若有不當之處,還希望得到同行們的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