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觀課就是體育教師根據某種(可以是預定的)目的,通過自身的感覺器官(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接觸如測脈搏,用大腦思考等),或通過有關測量性的工具(用秒表測時間,用肺活量測定儀測肺活量,用錄音錄像設備記錄教學過程等)在體育課堂上收集體育活動的資料,然后根據資料來進行研究、判斷,得出相應結論,以驗證、補充或豐富自己的教學觀點的一種體育教育教學研究方法。在對體育課堂進行觀課的過程中,一般從三個層面、五個維度進行。

一、三個層面——觀課的“面”、“線”、“點”

觀課的面是指觀課者在觀課時目力、耳力所能觸及的范圍,主要是觀察上課教師的行為狀態、學生的運動狀態,以及師生互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具有體育課程特征的效果和特性等,可以看出上課教師對體育課程的理解。

觀課的線是指觀課者在宏觀觀察的基礎上,通過體育教師的上課條件準備,對課堂環節的處理,對不同內容之間的過渡,整個課堂環節的編排等方面進行考查,可以看出體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與體育課程意識。

觀課的點則是觀課者以課堂細節作為觀察內容,通過對上課老師在課堂細節尤其是生成的課堂細節的處理上看體育老師的即性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課堂節點的觀察來判斷上課教師吸收消化教材的能力等。

二、五個維度

觀“上課老師對課程特性的理解”是指觀察上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所用版本的體育教材編排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看上課教師在制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切合學生實際,是否能體現體育課程標準的意圖,是否能結合學校實際從而使課堂行為具有可操作性、可施行性乃至可觀察性,是否吃透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與安全性等。

觀“上課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是指觀察上課教師的課堂組織是否合理有效;觀察教師在課堂上發出的口令和哨音是否清晰、有力、有節奏,對學生是否有明顯的指揮作用;觀察教師在隊伍指揮是否省時、簡潔,是否具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以及上課教師的講解示范是否準確到位,從而對學生有明顯的、高效的提高作用。

觀“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及精神狀態”一般有三個內容,一是學生的學習準備,例如看學生能否提前整隊并來到集合地點,看學生的衣著是否合乎本節體育活動的要求;二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身心投入程度,比如看學生是否仔細觀察上課老師的動作并領會其要點,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例如看學生是否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師教導的各項動作技能,運動的速度、動作的幅度等是否準確到位等;三是學生的心理狀態,比如看學生在遇到高難度動作時是否有畏難情緒,是否具有挑戰難度的心理狀態等。

觀“師生互動中的教學細節”。師生互動是實施教學的必要內容,這是觀察課堂的核心組成部分,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比如上課教師是以什么樣的教學態度對待體育弱生的,這就需要觀課者首先關注班上有哪些體育弱生,弱在哪里。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上課老師對體育弱生的技能訓練給予了哪些幫助與指導。必要時還需要思考,如果是我上課,我選擇的方式與上課老師選擇的方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則孰優孰劣,優在何處,劣在哪里等。例如,在一次觀看了“跳繩”體育課后觀課者開展了熱烈的議課活動。在很多老師表揚上課老師的教學基本功時,也有一位老師提出了該老師的一點不足,因為這位觀課的老師看到班上的一個小女生因為左腳可能有點小殘疾,而上課老師由于要照顧整體效果,并沒有對該同學進行詳細指導。而這位同學可能是因為有人觀課的原因,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這位觀課的老師說他看到了很感動,說如果我們在上課時如果能夠將關注全體落到實處,那么,我們的體育課才真正的不但強體,而且溫馨,才能真正“保證讓每一位學生受益”(課標語)。

觀“整堂體育課的實施效果”是觀課的收尾環節,也是觀課即將結束時對所觀課堂的整體回顧。一般情況下,可以從學生的練習密度達到多少、與本節課的練習強度是不是相適應、上課體育教師有沒有有意識地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通過調整器材數量等方法來調整練習密度等方面來作評價,也可以通過測量學生的平均心率、感受學生的運動強度等判斷本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等。課堂整體的實施效果一般需要對所觀課堂有整體感受才能得出,由于篇幅所限,此處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觀課實際上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其基于觀課者的感覺但又高于直觀,因此,要想通過觀課使得自己有所受益,至少必須從三個層面、五個維度進行,這樣才有助于我們的教學從經驗走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