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想象是創(chuàng)作的靈魂,是必不可少的。想象扎根于客觀世界,聯系于知覺和表象,又不受知覺和表象的限制,受情感支配,隨意創(chuàng)造出新的知覺和表象。想象在已有的知覺、表象及其相關聯系的基礎上,對這些知覺和表象予以重新組合和安排,不僅創(chuàng)造出新知覺和表象,而且賦予它們新的形式和意義。這種心理活動是創(chuàng)作功夫、功力,是人們在對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頭腦中對原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動過程。因此,中學作文教學和學習,就要抓好想象。

一、想象的萌發(fā)

想象是一個心理過程,是客觀事物在作者頭腦里的反映。人的大腦是心理器官,外部刺激通過人的各種器官反映到頭腦里,才能產生心理。所以想象的萌發(fā)間接地源于記憶、外界的觸動、情感的推動,直接源于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動機,有的萌發(fā)于工作中,有的萌發(fā)于社會責任心,有的萌發(fā)于心理需要,有的萌發(fā)于審美需要……這都來自于生活的積累、暗示、觸發(fā)。魯迅的阿Q、郭沫若的鳳凰涅槃,外國的葛朗臺與甲殼蟲等形象就如此。所以要促成想象,就要有豐富的積累,充沛的情感。想象的萌發(fā)有時清醒,有時隱隱約約,有時飄忽不定。要留下想象火花的蹤跡,賈島的書袋就是留住想象的點點滴滴。

想象的萌發(fā)是以意象思維為主,是潛意識的活動,但往往用理性思辨和意識引導控制想象,加速思想火花爆發(fā),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成果產生。

二、想象的技巧

1.聯翩想象。

它是指關于某個問題,對于它有關的方面,在頭腦中接二連三,盡可能廣泛地想象。它就是要圍繞著問題,廣泛地想下去。它最主要的是要盡可能想出更多的主題,越廣泛越好。它是受大腦中這個問題的觸發(fā)思考出來,閃現出來的。只有這樣神思飛越,自由奔放,才可能想出別人沒有想出、沒有注意的,才能產生新意,如藍天白云,好像是空中大戰(zhàn)、森林風光、神仙暢游、大象舒鼻、羊兒漫游等。

進行廣泛的聯翩,有接近、相似、對比等主要方式。接近時空上的接近,如“愛屋及烏”、“睹物思人”、“瑞雪兆豐年”、“故壘西邊、羽扇綸巾”、“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相似指性質或狀貌上的某種類似,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加瓠犀、螓首蛾眉”,“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對比指某一事物觸發(fā)對另一種性質、狀貌截然相反、相對,在對立中理解和感受,如陶淵明“萬物皆有托,孤立獨無依”,“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聯翩想象不要格子,不要先入為主的理念,是建立在銳意窮搜的基礎上,廣泛深入的思考,這樣的想象才會使文章的廣度和深度增加。

2.變形想象。

它是不拘泥在原有問題,而是對它加以變形,即把問題稍稍變化一下,就會有新的觸發(fā),就能展開廣泛的聯想,但不脫離原問題。

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變形想象有分解、增題、逆向、平移、具體化、一般化。分解,把大問題化解為若干問題。增題,給原有的問題增加與其相關的成分,觸發(fā)頭腦,產生豐富想象。逆向,從相反的方面來想。平移,是類比想象,從類似的事物中觸發(fā)想象。具體化,加上一些條件來限定它,使它具體化,局限與一點,激發(fā)想象。一般化,抽掉附加條件,限定條件,使問題一般化,拓展想象。

3.發(fā)效想象。

它是輻射想象,求異思維,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展開性思維方式。

發(fā)散想象具有流暢、變通、獨特等特性。這有助于推陳出新。它往往是使人們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產生大量新奇獨特的創(chuàng)造設想,因而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占主要地位。如莊子《逍遙游》、屈原《離騷》、郭沫若《女神》中都有天馬行空式的奇異瑰麗的想象。

4.聚合想象。

又叫復合集中想象,是求同思維。一種有方向、有范圍、有條件、有條理的收斂性思維方式。是在發(fā)散想象的基礎上把思考出想象加以集中、聚合,在互相作用中發(fā)展新的思考、新的想象。聚合想象有思辨、理性特征,是一種否定的評價,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標新立異。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風隨柳轉聲皆綠”中的兩個“綠”字和“鬧”,字的推敲。再如賈島的推敲等,這是聚合想象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是作文教學的鑰匙。學會想象,用好想象,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