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行政公文目標實現的基礎。行政公文的受體在受文時具有求用心理、求近心理和求尊心理。在公文寫作時,要材料詳簡適用,表達情感適度,語言得體莊重,考慮公文受體的需求。因而,行政公文寫作主題要加強對受體心理的研究、具有“換位思考”意識,文風“謙和”等。

[關鍵詞]以人為本 行政公文 受體 功用性

課題項目:陜西省行政學院院級課題(YKT10012)。

行政公文是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處理公務過程中傳達方針政策、部署指導、商洽報告工作的書面文字工具,它在國家管理活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行政公文寫作往往因為忽視對行政公文受體的考慮,不重視行政公文受體對公文的解讀和接受程度,致使行政公文的目的不能有效實現。

以人為本是實現行政公文功用性的基礎

1.以人為本的內涵。以人為本是中央根據新世紀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提出的重要執政理念,以人為本充分肯定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要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應當堅持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為人所服務,促進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2.公文受體研究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集中體現。行政公文的受體,是持有特定的目的進而閱讀公文文本的讀者,是寫作行為要達到交流思想、傳播信息、執行任務目的的最后完成者。行政公文受體是與公文文本建立一定解讀關系的讀者對象。受體對公文解讀與接受的程度直接決定公文傳播效果和執行情況的好壞。

行政公文中的以人為本就是以受體為本,以閱文者、解文者為本。只有樹立“顧客導向”的理念,考慮受體的認知水平、心理活動、信息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這樣才能容易形成共識,構成合力,進而實現行政公文寫作的功用性目的。

行政公文受體的接受心理研究

行政公文寫作不僅強調公文受體的限定性,更要著重從各級各類受體的“需求”出發,充分考慮受體的接受心理。

1.行政公文受體的求用心理。行政公文為了實現行文組織的目的,行政公文受體的特征及其信息需求,必然成為行政公文寫作研究的關注點。對于行政公文來說,公文受體的閱讀則是一種功用性的閱讀,寫作受體閱讀后通常要根據公文內容的要求采取相應的行動。行政公文寫作時應該考慮到受體的信息需求,以方便受體使用為前提,進行合理安排,詳略簡繁得當,使受體閱讀時更易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提高閱文效率,方便工作,實現公文寫作的功用性。

2.行政公文受體的求近心理。行政公文內容要貼近受體的閱讀需求,這是交際、傳播學中的“距離論”。受體閱讀公文時的內心感受、閱讀期待、情感變化,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閱讀效果,對寫作主體在選擇文種、語言表述、審批運行等過程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行政公文看似是單位組織對單位組織,但閱讀公文和執行公文的人可是一個個具有情感的人,所以寫作時應該考慮受體的心理接受。

3.行政公文受體的求尊心理。獲得社會和別人的尊重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心理需求,公文要得到受體的理解、認同、支持,就必須對受體給予必要的尊重,滿足其尊重的心理。從另一個角度講,作為溝通協調重要工具之一的公文,只有給予有關的社會組織或者公眾以必要的尊重,才能樹立起發文機關的良好形象,實現其溝通協調的目的。

有效提高行政公文的功用性

了解行政公文受體的心理需求,滿足其閱讀期待,提出相應的寫作對策,才能有效提高行政公文的功用性。

1.材料詳簡適用,提高公文的信息需求。公文寫作受體閱讀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即想獲得某種信息、了解某種情況,或接受某種指示。因此與文本的時間、地域、目的、心理等方面都比較貼近,最好是所寫,就能所用,取得直接的社會效果。因此,寫作主體在寫作之初就應該考慮到主體所賦予的意義與受體所理解意義的差距,考慮到公文受體的現實目的和需要。

2.表達情感適度,提高公文的共鳴需求。行政公文受體的閱讀是一種功用性的閱讀,寫作目的的實現,主要指標是受體閱讀后能根據公文內容的要求采取相應的行動,否則行政公文的功用性的實現無從談起。

這主要表現在上行文中最常用也最難寫的“請示”,公文除了符合寫作的基本要求外,還應該注意請求事項及理由合理合情,不能引起領導的反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滿足受體的閱讀接受心理,使領導順利批文。

3.語言得體莊重,提高公文的尊重需求。作為以協商溝通為主要目的之一的行政公文,在寫作中更應該考慮受體的求尊心理,得體地使用公文語言,使協調無障礙。

對策建議

強化公文寫作的“受體意識”,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加強對受體閱文心理的研究。首先就要尊重受體的閱文心理需求。要區分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不同受體的心理需求特點,要注意適應上級寫作受體、平級寫作受體、下級寫作受體的接受心理。只有行文主體與公文受體理解一致,才能實現公文預定的目的。所以,公文寫作時必須加強對受體的閱文心理的研究。

2.公文寫作時要具有“換位思考”意識。為了滿足公文“顧客”的需求,公文寫作主體要盡可能站在公文受體的立場上,與受體“進行心理位置互換”,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法定地位、執行條件、工作愿望、實際困難以及對方特定的角色環境的心理需求,盡可能將組織的整體利益與交往對方的利益結合起來,調動受體執行公文的積極性,促進雙方互動,合理解決問題,實現公文行文目的。

3.行文盡可能做到文風上的“謙和”。讀文如讀人,謙和的人說話總是容易讓人接受。寫作者,要將“謙和”滲透到公文中。謙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謙和的背后蘊含著做人的真誠,展示的是人格的魅力。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注意語言方法和藝術,既敢于堅持原則,又善于利用原則,有效促進行政公文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郝赤.公文的情感因素[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2.

[2]方國雄.談公文語言運用的功利要求[J].語言文字應用,2001,8.

[3]朱悅雄.應用寫作病文評析與修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