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實物、形體語言、電教或表演等多種活動和手段,讓學生置身于類似真實的情境中采用英語進行交流。它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的場景和語言環境,以及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不僅讓學生對教學內容記憶深刻,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筆者經過幾年的嘗試,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實施英語情境教學的方法略談淺見。

一、利用肢體語言,優化英語教學

肢體語言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優點,只要運用得當,便能把單詞、詞組或句子的含義給清晰地表達出來,它甚至比有聲語言更能表情達意,因此,利用肢體語言是情境教學法合理應用的最基本的一種形式。其操作簡單直觀、形象易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在記背一些英語單詞和課文時,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和情緒,利用肢體語言可幫助學生對單詞的正確記憶,也符合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愛玩的特性。肢體語言雖是無聲的,但它卻能起到恰到好處地補充、配合,甚至一些夸張的動作,都能使單詞變得更形象,授課更有趣。而小學生比較好動,模仿力又極強,會情不自禁地跟著模仿起來,從而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把單詞記住了。

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chicken”這個單詞時,可以用兩個手臂模仿小雞扇動翅膀的動作,并配合小雞“唧唧”的叫聲,直觀地給學生增加了這個單詞的詞意印象,很多學生都模仿我,跟著我一起做小雞扇動翅膀的動作,嘴里一遍一遍的念著“chicken”這個單詞,很快學生們都能記住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和詞意;在教學“goodbye”這個單詞時,可以用再見的手勢很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輕松明白這個單詞應用何處,課堂結束時,當我宣布下課時,同學們都用英語對我說“goodbye”,很顯然,同學們不僅記住了這個單詞,還能學以致用。實踐表明:肢體語言運用得體,就能夠幫助教師把詞語的確切意義生動、形象、準確地表達出來,并且給英語課堂教學增加了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這種肢體語言表現法,應該永遠成為我們英語生態課堂的常態。

二、創設生活情境,演繹精彩課堂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要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生在課堂里會接觸到一些日常用語,這些日常用語不拘一格,有的跟平時學過的句型詞匯有偏差,如果教師在這里一味地套格式往往效果適得其反,對于這些日常英語,就應拿到適當的場合加以運用。因此,在課堂上,我常常創設生活情境,用生活教學的理念來構建自己的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三、倡導游戲激趣,提高課堂實效

研究表明:游戲可使學生自覺樂意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教學中,作為英語老師,我們可以根據授課內容,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游戲活動,不失為活躍氛圍、寓教于樂的一項好的教學方法,這能使學生在輕松、自然、愉快的氛圍中,自覺自主地學習英語,從而達到自然運用語言、習得語言知識的教學目的,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收效彰顯。

例如在學習牛津版《On and Off》這節內容時,因為曾經看到過某位教師利用“舉左手、舉右手”的課堂小游戲,收效不錯。于是,我嘗試先說:“Let’s open the pencil-box.”然后引導學生邊跟著讀,邊做打開鉛筆盒的動作;然后再說:“Open the book.”,讓學生再邊讀邊做翻開書的動作,連續幾遍以后,我開始不定地說:“open the xxx……”讓學生迅速地做動作,有的反應快的就能跟上老師的節拍,反應慢的,就會顯得手忙腳亂,引來同學們善意的笑聲,通過這樣一則小插曲,活躍了課堂氛圍,也讓學生們的大腦得到放松的同時,在快樂、輕松的笑聲中,掌握到了本課的知識概念,教學效果明顯上升了。實踐表明:通過讓學生邊說邊做小游戲,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新單詞、新句型的記憶力,也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趣。

總之,英語教學手段多種多樣,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眾多的英語教法中,設置情境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項最好的抓手,其方式、方法千變萬化、不拘一格。教學實踐證明:情境教學只要運用得當,教師可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對鞏固課堂知識有很大益處。因此,教師應根據教與學的實際需求創設情境,方能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真正實現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