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能創(chuàng)設輕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在“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氛圍中發(fā)展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活動單導學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許多教師所采用,成了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

一、科學劃分學習小組是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1.抓好小組長,讓小組長成為老師的好幫手。

小組長關系著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因此這一職務的選擇至關重要。每組中,必須要有一名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當學習小組長,主要負責組織本組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在小組管理方面,教師要給小組長足夠的權力,并對他們一些好的做法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任課教師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小組長會議,及時了解小組管理情況,共同解決小組管理中的問題,做好培訓和指導工作。

2.改變傳統(tǒng)的課桌椅擺放方式,讓學生經常有一種新鮮感。

我們可以把前后四張桌子合并在一起,由原來的四人一組變?yōu)榘巳艘唤M。座位的改變,給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他們在不受座位的約束下,充分交流,學習的自主性得到較好的發(fā)揮,合作的意識也會慢慢地得到培養(yǎng)。

二、明確要求,有的放矢

教師精心設計是提高課堂小組活動效率的關鍵。一個活動單是設計給學生用的,所以必須是學生能完成、想完成的,這樣才是有效的設計。為避免小組合作的盲目性,活動單要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教師在課前將活動單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明白自己什么時間該干什么,該完成哪些任務,既避免了學生學習的無序性,也保證了教學進度,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有時有的老師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就急于安排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小組合作活動效果不理想,白白浪費了教學時間。因此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在預習基礎上進一步自學然后發(fā)現(xiàn)問題,體現(xiàn)“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產生了交流與合作的心理需求時,再安排合作與交流,才更有實效。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交流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學生是否會合作。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交流呢?首先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見解,就是將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讓別人理解。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話的優(yōu)劣,才能重視并采納他人意見,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除了這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肯定別人優(yōu)點,也敢于質疑的習慣。學習小組成員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有利于深入探究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3.教師應適時進行指導。

課堂給了學生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但并不意味著老師完全地退出來。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適時地走進去,在需要的時候將內容深化。教師是一個激勵者,當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思維火花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經常會聽到學生在句型操練中,綜合地運用所學內容,出現(xiàn)很多閃光點。教師在對學生合作方法的指導中,不斷深入各個小組,幫助小組長組織、協(xié)調,鼓勵小組成員參與、互動,給學生示范,給學生切實的感悟和體驗。

4.要有充足的合作交流展示的時間。

有了提前預習的基礎,學生交流起來一般目的性比較明確。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老師要輪流指導,解答組內解答不了的問題。

此時,濃厚的學習氛圍得到了提升,團隊的合作精神和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四、評價得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評價是所有課堂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們應把評價貫徹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尤其要關注那些學困生,看他們是否積極參與,并進行一定的鼓勵,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給予獎勵。

總之,我們不是為了合作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習而合作。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是一個過程,我們不能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時要在熟練運用的基礎上追求創(chuàng)新,追求高效,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就一定會使小組合作學習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中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