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課堂評價 促進學生發展
作者:江蘇省金湖縣育才小學 李志勝
發布時間:2013-01-15 17:35: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可見,課堂評價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評價的作用,準確適當地評價每一個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運用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要用積極的眼光、多角度、多層面地看學生,給學生一個恰當的評價,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的體驗能讓學生保持足夠的探究熱情,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例如,在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學生將它們的特征一一列舉,教師說:“你的回答不僅全面、具體,還能從點、線、面三個方面出發,很有深度、很有條理地將它們的特征全部歸納出來,真棒!還有誰能像他這樣帶著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聽了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都躍躍欲試。這樣的評價,不但肯定了學生清晰的思維和富有概括性的發言,而且使其他同學倍受鼓舞,也都愿意積極參與發言和討論。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對每一個學生的出色表現都要給予喝彩,對每一次個性的表露都要給予贊揚,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
二、運用情感性評價,增強學習信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可見,學生的情感體驗伴隨著學習的全過程,它直接影響著學習動機、興趣和效果。因此,教師的課堂評價要投入真情,使學生在評價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成功的情感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和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尊重學生、賞識學生,把真摯的師生情意,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動作及時傳達給學生,這樣的課堂評價才是從教師心靈深處流溢出來的,才能喚起學生的傾情投入。當學生答得好時,要及時稱贊,如“你的想法真有創意!”、“你的發言真精彩!”。當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教材、與教師的理解有偏頗時,我們要用寬容的眼光去理解學生,用真誠的語言去保護學生稚嫩純真的心。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鼓勵,讓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學習。
三、運用多元化評價,促進個性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因此,我們在以充分肯定、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同時,更應該建立以學生的自主評價為主的多元化評價方式,讓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有機結合起來,這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目的是否達到,每個活動環節存在哪些偏差,還可以通過多元化評價,把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使課堂教學活動合理高效正向運行。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個人與小組、小組與小組、學生與教師的自評、互評,進行雙向溝通。例如: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先讓小組成員之間通過議一議、評一評等方式進行自評,再進行小組之間的互評,并說明為什么這樣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學會正確地對待自我和欣賞別人,達到了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結合評價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特點,把多元化的評價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改變教師占據課堂評價的主體地位,可以聽到學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聲音,既培養了學生的評價意識和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探索問題、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數學課堂評價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數學課堂煥發生機,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