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的文言文水平是語文高考測試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江蘇高考而言,文言文部分占到19分,是很重要的一塊。那么,高三復習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到底應該怎樣進行,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筆者試結合自身實踐談一點淺見。

一、高三復習階段的文言文應摒棄填鴨式全文串講,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

填鴨式教學早就遭到了批評,因為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不符合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教學規律。但是在文言文教學中,滿堂灌的現象依然存在。高一、高二因為考試的內容是以課本為主,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對于考試還是管用的,但是到了高三復習階段,無論是平時的訓練,大型的模擬考試還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不再是課本現成的文章了。學生的文言文水平馬上就現了原形。所以,我們高三復習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一定要摒棄那種填鴨式的串講式教學,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通過獨立鉆研,小組討論的方式先疏通大意,個別難解決的地方,放在課堂上跟老師一起討論。要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的實虛詞積累,文言現象的歸納。這樣大大提高了上課的針對性。一些學生可以意會的地方,要留有學生思考的余地,甚至留下空白,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果老師什么東西都不放心學生,一定要包辦一切而后快,其結果只能是出力不討好,無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

二、高三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應在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前提下,適當向工具性傾斜

語文學科歷來就有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有的老師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而忽視人文性,這種現象在文言文教學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們將教學文言實詞、虛詞,教學文言語法現象看成是文言文教學的全部任務,學生能夠翻譯文言文,在他們看來,教學目標就達到了。全然不理會文言文本身所具有的文章美、思想意蘊、藝術特色等,更遑論新課程改革理念,更不要說教學的三個維度尤其是第三個維度的目標了。有的老師重視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而忽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只從文學的角度分析文章內容,違反文言文教學先要理解然后才談得上賞析的基礎規律,無視學生文言文實際水平,架空分析,老師唾沫四濺,學生卻似懂非懂,不但文言文基礎知識沒有掌握,文言文閱讀能力得不到訓練,而且這種文本賞析也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可言。作為高三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無論是新授的文言文課本內容,還是在練習中出現的文言文選段,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從兩個方面教學,要注重文言文本身的人文性,指導學生學習文本本身的藝術美,思想美,注重通過這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去提升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積極豐富學生的文學藝術美感,影響、作用于學生思想、人格的培養。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高三畢竟是學生們復習迎考的關鍵一年,我們在指導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時必須注重必要的應試教學,所以針對高考,我們的高三文言文教學更應該重視文言文的工具性方面的教學,強調學生的文言詞語的積累,強調對一詞多義現象的積累與區分,強調解題方法的指導。強調翻譯的要求,力爭讓學生在高考中都能獲得較高的分數,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適當向工具性傾斜應該成為高三文言文教學的一個特點。

三、高三復習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應強調對學生猜讀能力的培養,強化全文誦讀,增強文言語感,強調詞語積累,加強解題指導

文言文能力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對于高三學生而言,主要是指文言文閱讀能力,文言語感及豐厚的文言知識積累。而猜讀能力即是閱讀能力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學生根據上下文,根據文言文句子的語法結構,對陌生文言詞語做一定的猜測,不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需的。同時在文言文教學中,一定要強調全文通讀,通過高聲朗誦,來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應該貫穿整個文言文教學的始終,不能因為進入高三放棄誦讀。另外,高三的文言文教學一定要繼續加強詞語積累,積累工作一直要做到高考前。另外還要進行解題方面的指導以應試,比如,在結合題目中的文言實詞判斷題與文意概括題通讀全文,注意將選項放在原文判斷,注意翻譯的幾個注意點與基本方法等。高三復習階段的文言文完全可以采用以題帶課的形式,以題目解答為中心,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

高三復習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應放眼未來,注重學生的文言素養,同時又要結合實際,立足高考,滿足學生實際應試的需要。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文言閱讀能力,這是每一個高三語文老師要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