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標準》閱讀教學中的簡筆畫運用
作者: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邵春花
發布時間:2013-01-10 16:51: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毙W生對圖畫的興趣往往比對文字的興趣更強烈,而簡筆畫就是用最簡單的點、線、圖形等符號,在最短的時間內畫出的簡約而直觀、鮮明而生動的形象,閱讀教學時教師適時恰當地運用簡筆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從圖畫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的同時,享受審美樂趣。
一、再現課文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的語言文字獲得一定的理解,而簡潔、生動的簡筆畫能牢牢地把學生吸引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認真細致地閱讀課文,品讀文字,理解內涵。
如《九寨溝》一課,在描述九寨溝這個童話世界里的自然風光時,語言文字是那么的優美生動,課文運用了很多的四字詞語和比喻,這樣的表述方式給景色增添了很多的情趣。教學時,我這樣引導:作者描繪了哪些原始自然風光?學生邊講教師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平臥在黑板上畫,雪峰、湖泊、湖底石塊、瀑布……一幅原始自然風光圖躍然黑板之上。文字變成了畫面,學生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想把這一小節讀好,反復誦讀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閱讀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也隨之提高。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需要關注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我們不但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有意識地體味文本的言語形式,學習遣詞造句的方式方法,進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
二、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以圖促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精彩句段??梢?,《標準》重視背誦,強調讓學生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并通過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課堂板書中運用簡筆畫,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找到課文線索,有助于學生的背誦。
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文章層次清楚,詞匯豐富,語言清新。為了表現夕陽滑落的景象美妙絕倫,作者按時間順序描繪了三幅圖: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跳水員。夕陽從“抖落”到“懸在海與天的邊緣”到最后的“彈跳”,由動到靜再到動,動靜變幻莫測。在和學生共同討論課文的同時,我在黑板上畫出了夕陽的行程圖,整篇課文的脈絡一目了然,面對簡筆畫,既激起了學生嘗試背誦的欲望,又讓學生學會了背誦的一個方法,背誦不再機械被動。
三、加強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小學生對視覺藝術形象很敏感,教師把重點簡練畫出來,會比寫一行板書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為簡明的圖像,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如《陶校長的演講》一課,這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語言簡潔有力,結構嚴密,條理清晰?!稑藴省返谌龑W段中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睘榱俗寣W生從整體上把握陶校長的“每天四問”的重要性,我將這“四問”比作一棵大樹畫于黑板上,道德是樹根、健康是樹身、學問和工作就是樹葉樹果,讓學生對理性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形象直觀地讓他們記住了這“每天四問”,明白了“每天四問”的重要。
四、把“話”變成“畫”,豐富想象力
語文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想象力是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維度?!稑藴省吩趯嵤┙ㄗh中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有很多的課文適合學生想象,想象是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徑,把“話”變成“畫”,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如《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的場面,學生完全被天鵝們勇敢頑強,團結拼搏的精神感動了。借助想象,透過一行行的文字,一只只頑強的天鵝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學生腦海里,這時我再讓學生自己動筆畫出自己喜歡的天鵝的形象,小組合作完成一幅感人的“天鵝破冰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動腦又動手,豐富想象,學生的作品是精彩紛呈。
經過多次的實踐,我體會到閱讀教學中適時恰當地使用簡筆畫,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豐富了教學語言。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和圖畫的欣賞,能形成一定的審美認識,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