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語文教學理念,尊重個性成了教者常用的詞。因此,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成了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個性化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 自主選材,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自己選擇的閱讀材料,是其興趣的集中表現,且與其自身的閱讀能力發展水平相一致。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和創造,形成獨到的見解,提高閱讀水平。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泉。當閱讀興趣達到一定程度,便會演化為一種熱情。當學生以充足的熱情投入到閱讀中來時,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也便會隨時被激活,并會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展示出來。

二、 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多元解讀文本

我們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不強求教師必須按順序從第一課教到最后一課,而是由實驗教師和學生任意選擇課文進行研究教學,教師起調控和指導作用。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讀書思路,主動設疑,明確讀書指向。如教師在上某篇課文之前先由科代表征求所有學生的意見,然后再進行實驗教學,在具體的教法方面也與學生商量,最終采用大部分學生喜歡而又最有個性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這樣真正地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了張揚。

三、 激起思想火花,引導學生產生獨特感悟

強調個性化閱讀,首先要在語文教學觀上實現根本的改變。只有把過去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變為學生自主活動、討論式的教學方式,把教師的絕對權威角色變為合作伙伴角色,學生才會敢于和教師進行交流,敢于表現自我,張揚自我的個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地抒發個人的見解、感悟、體驗,必然會有不合理、偏激甚至錯誤的見解,但不能任其自流,要進行必要的引導,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表揚其積極大膽思考問題、發表見解的優點,讓學生體會到課堂閱讀以后確使自己在課堂上有收獲,體驗到閱讀后的喜悅,感受到積極答問的榮耀,這樣才會讓學生揚長避短,不斷進步,才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

四、適當點撥,教給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在閱讀中,適當的方法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更快的抓住文章主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閱讀方法的多樣性,按照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閱讀,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山東省教育學院張在儀教授在一次教學研討會上,曾提出“讀、談、品、感”教學環節,突出了個性化閱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方式方法的借鑒。

讀,即是讓學生自由地讀,輕松地讀,安靜地沉入文本,充分接觸讀物,進行原生態地閱讀,因為只有這樣回歸本真的原汁原味的閱讀,才能使學生產生獨特的感悟成為可能。

談,即為學生創設互動交流的和諧氛圍,燃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初讀結束后,學生往往有傾吐的需要,這時師生們不妨坦誠地談一談,分享彼此的感受,解決心中的疑難,催生新的觀點,激活沉默的見解,這時的閱讀便開始迸射出個性的火花。

品,即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精彩之處分析領會。魯迅先生說:“作品的一些緊要、極精彩處往往不易看出,能看出,就是能力。”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于無聲處聽驚雷,在平淡時見奇妙,引領學生觸摸、解析作品的華彩章節。

感,即鼓勵學生走出文本聯系生活,形成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感悟是由感而悟,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讀文章時感受便不盡相同,從而悟出的東西也不同,要讓學生讀生個性,就必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文章與生活相聯系,達到文學教育的目的。

五、大量閱讀是基礎,開拓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我們通過課內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復述,學會精讀、略讀、瀏覽的閱讀方法,倡導學生在課外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和學習,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和各種報刊,勤做讀書筆記,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課堂內的閱讀信息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興趣,自主選擇內容、方法,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總結討論,鞏固和實踐課內知識,提高課內閱讀的水平,發展學生持續閱讀能力。這樣對學生知識素養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大大地幫助了課內的教學,學生無論在閱讀還是寫作方面都收益匪淺。

總之,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我們相信,個性化閱讀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一定會使學生的個性綻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