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指導中引導學生追求三種境界
作者: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 ■文/張曉宇
發布時間:2012-12-14 11:31: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議論文寫作是一項復雜而有序的思維活動。沉穩中見靈動,深刻中見亮麗,平淡中見新穎,這是議論文寫作的三種境界,也是議論類作文脫穎而出的奧秘。為此,在寫作指導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沉穩中追求靈動,在深刻中追求亮麗,在平淡中追求新穎。只有如此,議論文寫作才能堅守規則,凸現深刻,彰顯新穎。
一、在沉穩中追求靈動
議論文寫作中的“沉穩”,主要體現于議論文寫作的常見范式,即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寫作思路。“靈動”,主要表現為貼近生活、活用典故、精選史料以及開合自如等。只有如此,議論文寫作才能在堅守常規中彰顯靈動。
如,筆者聯系《六國論》(蘇洵)的閱讀,引導學生對議論文寫作的范式反復認識。這篇文章的顯著特點是論點鮮明突出,結構精巧嚴謹,論證方法靈活多變。于是筆者重在引導學生抓中心論點,明寫作結構,思論證方法:⒈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從理論上予以論證的?⒉作者是如何以確鑿的史實論證“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一中心論點的?⒊作者是如何由歷史轉向現實,指出為國者應從六國因賂秦而亡的歷史中吸取教訓的?⒋為了加強文章的邏輯力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不同的論證方法加以論證的……這樣,讓學生在范文閱讀中總結議論文寫作的一般結構范式,把握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假設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從而,使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既堅守“沉穩”(規則),又呈現“靈動”(方法)。
二、在深刻中追求亮麗
議論文寫作注重以理服人,因此說清道理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某些學生的議論文或內容空泛,華而不實,或議論膚淺,論證不力。究其原因,是缺乏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立足于思想高點,提煉出不同尋常的真知灼見,追尋事物的本質。只有如此,才能在“深刻”中呈現“亮麗”。
筆者在指導學生寫議論文時,結合學生的精品佳作,引導學生抓中心,找要點,尋亮點。從而,使學生在橫向分解中感悟文章深刻的內涵,例如習作《穩中求勝》,開篇在懸念中引出中心論點:“為人沉穩,穩中求勝。”然后分三層探究沉穩從何而來:一曰沉穩由志而來,以歷史上班超投筆從戎、林則徐禁煙為例,闡述志向高遠才會有沉穩的品性。二曰沉穩從難而來。作者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闡明只有歷經磨難才能擁有沉穩的大氣。三曰沉穩從無欲而來,闡明只有除私欲,才能沉穩淡泊。結尾揭示“穩中求勝”的必然性。通過對例文分項并列論證方法的剖析,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議論深刻得益于精到的分析,受益于多角度、多層次的辯證思維。而文章的亮點既是思想的閃光點,又是語言的出彩點。簡而言之,“深刻”源自于本質的追尋,“亮麗”體現于新穎獨到的見解。
三、在平淡中追求新穎
議論文寫作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語言表達的準確、嚴密與簡約。歷史典故,似信手拈來,卻精心挑選;現實個案,似司空見慣,卻生動貼切;哲思橫溢,似汪洋恣肆,卻意蘊深刻……總之,議論文寫作中的語言表達要在平淡中追求新穎,在樸素中追求雅致,在準確中追求鮮活。這樣,才能顯示議論文語言的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寫作《我所追求的品格——沉穩》時,先引導學生用分項并列論證的方法,列出寫作提綱:開篇點明中心論點,接著用分論點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最后再次點題。然后,引導學生將沉穩的品格與文化現象聯系起來,以理帶事,以事證理,使事與理融為一體。這樣,使議論文的語言在平淡中見新穎。例,某生在論述分論點“沉穩,首先要有扎實的根基”時這樣寫道:“高山傲對千年風霜志猶堅,是因為它的腳下廣袤千里;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因為它深深扎根地底。有了扎實的基礎才可能沉穩。國學大師錢鐘書引經據典,妙語連珠,是由于他博覽群書,通曉中外;陳寅恪能夠在眼盲腳臏后完成輝煌巨著《柳如是別傳》,是由于他具有扎實的文史功底……有了扎實的根基,才成就了高山的壁立千仞;有了百川東流,才有了大海的波濤浩瀚;有了點滴積累的扎實,才可能有融會貫通的瀟灑自在。”這里,作者先用高山傲對風霜、翠竹咬定青山全靠扎實的根基來鋪墊,再用典型的事例來證明,最后用一組排比句強調具有扎實根基的巨大作用。語言凝練概括,平淡中露崢嶸,樸素中見新穎。這樣,既加強了議論的邏輯力,又增強了表達的感染力。
綜上所述,在議論文寫作指導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在沉穩中追求靈動,在深刻中追求亮麗,在平淡中追求新穎。這樣,學生才會在寫作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