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要跟緊腳步,與時俱進。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手段,真正適應課程改革發展。

一、運用優美的語言進行表達,提高學生積極性

雖然數學是一門體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無論在知識還是能力方面都相對欠缺,因此,如果能夠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欣賞到優美的語言,而在語文課堂上又能得到抽象思維的鍛煉,那么這種學科之間的交叉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應盡量采用優美的語言,學生自然會在老師飽含情感的語言教育中集中注意力,極大的提高教育效果。

二、指導學生學會畫龍點睛,促進個性的自由發展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的數時,為了更好地引出數位和十進制的知識,可以通過提問學生“還有別的數法嗎?”來引導學生繼續探索。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漲,他們有的一次2本,一次5本,一次10本地數,按單數、雙數數等。經過相互比較,他們發現一次10本數起來最快捷,并得出10個1是10,10個10是100的結論,實際上是對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并滲透著乘法的相關概念。這種教學設計,使水平不一的學生從自主探究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不同程度地體驗到成功的美好體驗,讓每個學生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下都能獲得進步與發展。對他們學習潛能的激發以及個性的發揮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總結歸納解題技巧,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小學數學是學生整個數學學習生涯中關鍵的一步,是為以后打基礎的過程,如何將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提高學生解題技巧,是每個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首先,要從審題入手,仔細讀題,明確題目要求。因為讀懂題是解題的第一步,強化學生讀題過程,反復仔細讀題,邊讀邊思考,不能漏字,排除題目中設置的障礙,挖掘隱秘的信息,從題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關鍵點,明白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目標是什么,才能順利解答題目,否則,將會徒勞無功。例如,在學生解答求行程一類的題目時,要用到公式:路程=速度×時間,那么如何正確將公式與題目建立聯系將是解題的關鍵所在。要解決這個問題,我通常采用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順向推理法:根據條件推結論,找出已知條件以及條件之間的邏輯關系,逐步遞推,得出結果;第二種是逆向推理法:根據結論找條件,明白題目需要我們求什么,然后明確解決問題需要的條件,然后從題目中提取條件進行解答,如果條件不全,再思考是否可以用條件推理條件,一步步推理,找到突破口,解決問題,得出答案。在掌握這些技巧的基礎上,還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思維,聯想拓寬解題思路,尋找最佳解題思路,答題方法。聯想根據對事物之間聯系的印象,通過對某一問題的觸發引起對另一個問題的思考,是搜集整合分析信息的重要思維過程。在解答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訓練,不能放過題中任意一個條件,根據題目要求,聯想平時學過的知識點,例如,看到有關正方形的問題時,要聯想正方形的性質,如四邊相等,四角都等于90度;遇到分數問題,就要想到標準量等等,學生經常性的聯想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同時也是拓寬學生思維,激發潛能的重要手段。

四、利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1.指導學生學會控制不良情緒。

想要讓學生成為積極情感的主人,僅僅依靠提高學生的認識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鍛煉意志、提高品質才能實現。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容易對學習任務產生厭倦、煩躁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責備、呵斥學生,而是通過耐心傾聽、疏導等方式,為學生創造改變情緒的機會,使他們通過適當的宣泄來減輕不良情緒的影響。

2.強化學生對成功的體驗與體會。

實踐證明,愉悅的經驗最不容易被人們遺忘,當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時,會產生比較深刻的情感體驗。此時,我們一定要采取表揚、肯定等積極方式來評價他們所取得的成績,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成就感和快樂體驗,逐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并使學生對自我價值產生較為清晰的認識。

當然,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用心去上好每一節課,學生就一定會覺得數學課是快樂的、有趣的,從而有效完成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