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作為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高中生物教師應該有效地挖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為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做出應有的貢獻,滿足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在多年負責學校德育工作指導和高中生物教學的基礎上,筆者將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做好學生的心理減壓

我們在講授生物進化論的相關內容時,要讓學生認識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任何生物的生存都要在競爭中適應環境,才可能生存下來;還要使學生認識到在當今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形勢下,每位學生都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奮發向上,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在將來成為有用之才,防止被社會淘汰的悲劇發生。同時,教師還要從協作對于優勢種群形成的重要性方面,引導學生要以健康的心態來對待周圍的一切,并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化解的痛苦、困惑時,要敞開胸懷,找父母、老師、同學或自己信任的朋友訴說,尋求別人的指導,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觀察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存在的心理壓力和困惑,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學生放下包袱,健康成長。

二、讓“性”不再神秘

處在青春期的高中學生,由于身體發育的變化,性意識發展了,對性的問題也越來越關注了,這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沖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我國性教育嚴重滯后,性知識對于學生是個神秘的領地,由此引發了許多青少年的與性有關問題,比如性犯罪、未婚同居等。在高中生物學關于“生殖和發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對學生很好地滲透關于性的心理教育,通過介紹人體的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結構、性器官的功能,讓“性”在學生面前退去神秘的面紗;通過介紹人體生理變化及發育的過程,讓學生明白月經、遺精等發生的原因;結合受精卵的形成以及在母體的孕育成長,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誕生的過程。學生對這些生理現象有了比較系統的了解后,面對自身發育的生理變化,才能消除神秘感,才能夠從惶惑、不安的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并感受生命的珍貴。

三、培養學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生物學領域也有諸多這樣飽受磨難承認的科學家,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的科研家事跡,一方面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

如在講授胚胎時,教員可以講述我國生物學家童第周的成長經歷。童第周小時候家境貧寒,在二哥資助下進入寧波師范預科學習。第一學期他的成績很差,學校讓他退學或降級。童第周再三請求學校給他機會,學校答應給他半年的時間。之后,他發憤學習,取得優異成績,最終成為復旦大學生物系的高材生。后來,他遠渡重洋,在歐洲著名生物學者勃朗歇爾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胚胎學。當時外國人輕視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太笨,做不了科研。童第周抱著為中國人爭光的信念,與外國人展開了競爭,最后以優異的學術成果,贏得了國外知名教授和同學們的高度贊揚。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為了試驗,他借錢、典當衣物籌資,買回一架舊顯微鏡。在低矮的小土屋里,他撰寫了一篇篇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震驚了國內外生物界的學者。

通過對這些生物科學著名人物學習,讓學生認識正確對待挫折,在挫折面前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和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此外,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對學生進行抗挫能力訓練,要創設逆境,培養學生堅韌的性格。

四、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

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學生之間各方面能力的差異,從而在很多情況下不能正確對待遇到困難。部分同學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引起的化解能力差會加劇心理問題愈加嚴重。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這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出路。在講授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時,我們可以從生命是一個統一體,共同調節巧妙地運用了神經、體液及免疫;同理,一個人出現心情不好、脾氣暴躁、郁悶等現象的時候,要找到相應的辦法來調整自己,通過自我的調節,獲得健康快樂的情緒。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這是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們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挖掘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