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活動單導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江蘇省如皋市下原中學 ■文/姜志兵
發布時間:2012-12-14 14:46:1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活動單導學得學習模式已越來越受到老師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所謂的活動單導學是指教師在上課之前,根據學生要學的知識和現有的知識水平,對這節課的主要學習目的,學習方法步驟做一個活動單,課堂上學生根據活動單來一步一步地進行學習,層層遞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合作的學習,學會與他人交流,共同的學習。一份完整的活動單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過程、鞏固反饋三個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習過程。但是盡管如此活動單導學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
一、課堂氣氛滯悶,沒有人主動學習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舉幾點:1.同學們不敢發言。很多同學在眾人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更別說在眾目睽睽之下起來回答問題了,他們可能生性如此,沒有起來回答問題的勇氣,也有可能曾經發言過,但是回答錯了,所以算是受到挫折了,從此以后就害怕再發言了。2.同學對所討論的問題不會。3.學生可能不愿發言。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默契,不愿配合老師,習慣關了在課上沉默,自己搞自己的,不愿與別人交流,這種學生缺乏與老師有效地溝通。4.學生們不屑發言。可能是問題太簡單了,但是大多數原因在于學生驕傲自滿,眼比天高,手比較低,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總是覺得自己水平很高。
二、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甚微
同學們在一起交流得熱火朝天,討論得不可開交,但是誰知道他們在討論什么,有的在相互調侃,有的在聊游戲,還有的在交頭接耳,左右打鬧,這樣課堂是熱鬧了,但是只是熱鬧了,學生玩得倒是挺開心,他們學到東西了嗎?他們都在打著討論的幌子在玩呢,這樣教學非但不能發揮活動單導學的作用。反而會因為活動單導學,是同學們找到的了在課堂上玩的機會,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活動單導學的使用一定要恰當好處。
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活動單導學,提高學習效率呢?
首先,制訂高質量的活動單。活動單必須涉及老師所要講的重難點內容,類似于提綱卻又高于提綱。老師將當堂所授知識點列在活動單上,在上課之前發于學生,使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帶著問題看課本,帶著疑問進入課堂,這樣就能當堂答疑解惑,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然而,活動單的制訂就需要老師的精心策劃了。教師的備課最好選用集體備課的方式,這樣就能改進教學方法,避免疏漏。集體備課是每一位老師在獨立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集體交流的,確定每次集體備課的主講人,主講人事先擬定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每個老師拿出個案,進行交流分析,積極討論,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主動性等方面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然后再對活動單進行改進。這樣一份活動單是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認識水平凝集的結晶,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
其次,提高學生的活動性和參與性。改變傳統一貫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打造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格局。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性格特點、自制力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并選出組內的主要負責人。組內負責人負責老師安排的任務,并調動各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使全組同學都能融入到討論的氛圍中,并且負責人能解決小組內的部分難題。老師應有效控制學生活動的時間,并能聽取同學們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了解學生的討論進度,加以督促和引導。使學生不斷地交流、討論,留下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期待老師講解。
最后,導學是課堂的核心環節。導學是將同學們的疑惑問題聚集在一起講解。導學要靈活,不可千篇一律,這樣只會讓同學們失去學習積極性。老師不要局限于學案,要靈活的根據課堂的情形和學生討論的程度加以引導,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同學,老師可先設計低級的題目,再層層遞進,逐漸接觸問題的本質。始終貫徹“因人而異”的教學方針。顯然,導學要講究時效性。不同群體,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老師應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在他們似懂非懂、想說又說不清楚的時候加以糾正和講解,便可使學生豁然開朗,印象深刻。
總之,活動單導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能充分調動老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實踐是檢驗知識的標準,只有通過自主學習、討論、交流、糾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學內容的精髓,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學校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同學們才能從中受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