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初探
作者: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學 ■文/楊財港
發布時間:2012-12-14 16:35: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實施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研究與實踐活動在全國蓬勃開展,在這種大背景下,為提高我校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我校初中數學教研組在學校教研室的統一領導和布置下,開展了該課題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下面我從數學課程教學規律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強化集體備課
教學上提倡“不上無準備之課”。在課堂教學中,要想達到高效,必須對本節課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組織活動的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預見。這樣上起課來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備教學內容特別是備數學概念時,我們教師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推敲,不要只看書上的歸納,一定要仔細閱讀歸納得出的過程。
二、創設和諧民主課堂氣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教師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以及小游戲等都有助于營造良好氛圍。教師必須拋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廢止“家長制”的教學作風,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引路人的姿態出現,態度和藹可親,作風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勇于提問,敢于質疑。
三、講究課堂提問的方法和技巧
1.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所提的問題,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教師發問時要心中有數,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無論是預設的還是即興生成的,都要有針對性,都應有聯系性和層次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
2.提高問題的思維容量。
教師的提問應該能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回答問題后,只要無原則性錯誤,老師就不能否定,應該抓住思維的閃光點。
3.提高提問的技能。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與教師的提問方式、提問契機的把握、提問的語氣、提問的質量等有很大的關系。一句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提問題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四、認真傾聽學生回答的問題
傾聽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充滿真誠、耐心的傾聽,即使你沒有給予對方幫助,也會因為愛心的存在,使他的心靈獲得十分豐厚的精神饋贈。對于學生的每一次回答問題,教師如慈祥的長者始終微笑著面對,帶著賞識的目光看著他們,耐心聽他們把問題說完。學生會感覺到來自教師的理解、寬容、尊重、關愛,體驗可貴的心靈滿足,真正從心底涌起被人欣賞(特別是被教師欣賞)的幸福。這樣做的意義遠遠超過僅僅給了學生一次表達的機會,從更深層次上看,它給學生帶來的是人格的關愛,點燃的是思維的火花,鑄就的是價值的追求。學生也會從教師身上讀懂傾聽的態度、傾聽的習慣,并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五、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課堂教學永恒的追求,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沒有參與就沒有教學,因而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飽滿,通過動手、動眼、動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作為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這些因素,隨時關注學生參與的狀態、廣度、時間、方式、品質及效果等,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確保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
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布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的惡性循環,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應付作業、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
深化課程改革、構建高效課堂實踐研究活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上好數學這門課程,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刻苦鉆研,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想方設法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打造高效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