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堂教學追求高效教學,改變以往無效或者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意義重大。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理解化學,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改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初中學生獨有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有其獨特的思考方式,要求化學教師不斷改革教育教學理念,探究新的教學模式,運用于課堂教學,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打造高效化學課堂。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看法。

一、創新導入,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每堂課的開始幾分鐘效果如何對整堂課的課堂效果有重要影響,因此新知識的導入非常重要,通常采用開門見山、設置懸念、演示實驗等方法,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精心創設一種良好的導入方法,既體現教學重點又能充分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就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激勵, 步入新課的情境,從而喚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渴望,促使其主動參與學習。

比如在學習“常見的酸和堿”一課時,將用酚酞試液涂過的白紙疊成花展示給學生,再將氫氧化鈉溶液噴在紙花上,學生觀察到紙花變為紅色這一現象,產生好奇與探究欲望,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幫助學生解開謎團。

二、集體討論,培養學生靈活思維

教學過程中出現知識難點、重點時,單純地講解對于學生的理解效果不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討論來幫助拓寬思路,集思廣益,達到“1+1>2”的教學效果;圍繞教材內容,設置開放性的思考題,啟發學生主動思考。

比如在有關“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列舉以下問題:常見的金屬有哪些?這些金屬有哪些化學性質?舉例說明常見的化學反應與其性質之間的關系。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分析和研究,得出不同的答案,鍛煉發散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通常以正向的、常規的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得出的結論也是單一的,而反向思考也就是逆向思維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勢,從問題的對立面考慮,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出奇制勝。

三、合作實驗,重視小組配合

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初中化學課堂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實驗技能,進而完善學生的化學素質,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指導學生按照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設計、組織實驗,針對實驗中的發現問題,鍛煉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操作前讓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初步思考,鼓勵學生進行討論,一方面能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吸收其他同學的想法,共同制訂實驗方案,并按照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試劑等等;實驗操作過程中分工合作、留心細節、觀察現象、發現問題;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找到解決方法并總結、歸納,填寫實驗報告。

比如在氧氣的制備實驗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思考:哪些反應可以產生氧氣?經學生總結共有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雙氧水分解、電解水等制備方法,按照化學反應方程式分析實驗需要用到的儀器與試劑,并分組實驗,比較幾種方法的優點與注意事項。

四、緊密聯系相關學科,構建完整知識體系

化學與其他學科之間聯系緊密,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科間的關聯,利用學生本身具備的學科知識,全面認識化學問題,并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跨學科教學,比如人文學科中漢語成語、詩歌中往往包含化學知識:點石成金、百煉成鋼等等;地理構造如喀斯特地貌反應化學溶蝕作用;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土壤的酸堿性等與化學反應息息相關等等。

化學教學要重視學生化學分析能力的培養和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同時注重同學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尤其是化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潛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