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初中英語》閱讀培養策略
作者:陜西省府谷縣第二初級中學 ■文/張海峰
發布時間:2012-12-14 15:49: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生英語閱讀技能的培養提出了明確的五級目標要求。從近些年來的中考閱讀題的考查,我們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還是學生閱讀能力的積累與運用。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平日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閱讀的良好習慣與英語閱讀的方法。下面就《牛津初中英語》閱讀培養的策略進行簡述。
《牛津初中英語》每一單元都是按照任務型教學的原則設計語言實踐,圍繞一個話題,其中的閱讀材料均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聯系,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好材料。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教材內容,設計多樣的靈活的教學方式,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認真設計教學過程,還要適時地引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使教材更加生動、更加鮮活同時使課堂充滿立體感,讓學生在閱讀中擴大文化視野,提高文化素養,從而讓學生樹立英語閱讀的意識。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參與,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要適時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英語閱讀的成功感。閱讀教材真正演變成學生“樂讀”的材料,真正喜歡上英語閱讀課,喜歡英語閱讀。
教師不但要讓學生重視課堂英語閱讀還要重視課外英語閱讀,樹立平日閱讀的意識。閱讀水平的提高,與閱讀量有很大的關系,閱讀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日的積累。平日里對于作業的布置,教師要適當布置一些難度適當的題材廣泛而且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課外閱讀練習,指導學生學會利用英語詞典,使用語法工具書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長期堅持下去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詞語知識和增強理解能力,還能開闊視野、擴充詞匯量,培養英語閱讀的興趣與意識。
有了閱讀興趣,我們還要注意閱讀的習慣。通過平日對學生閱讀時狀態的觀察,我發現由于各種原因,不少學生已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這些習慣極大地影響了閱讀的速度與效率,嚴重影響了對文章的理解。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必須引導學生摒棄這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常見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有以下幾種:1.閱讀時習慣于出聲讀。英語是一門交際性的語言,平時我們要求學生大聲說、大聲讀、大聲背。但這并不代表在做閱讀時也要大聲讀出,這樣的閱讀速度相對于默讀要慢得多,閱讀效率也要低得多。平日里如果習慣于這樣做閱讀練習,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也不利于完成考場上的閱讀試題。因此教師要時不時地提醒學生在做閱讀題時要養成默讀的習慣;2.逐字閱讀、回讀。反復回讀浪費大量的時間,一詞一頓影響整體文章的把握與中心思想的理解,不利于英語整體思維的培養,而且閱讀速度與效率也相應低,閱讀興趣也會逐漸減少,不利于長期的英語學習。3.閱讀時會開小差。有些學生只看了幾行閱讀材料,就開始胡思亂想,集中不了注意力。這樣的閱讀習慣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也影響著學生自身的行為與習慣,對他們的成長也不利。教師在平時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要求學生背誦相關的閱讀課文與一些句子,有助于學生形成相關的英語語感與英式思維,有助于英語閱讀;要求學生平日對詞匯的積累以及閱讀中出現句式的提問,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讀完并理解教師所布置的相關的英語短文,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與效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適應考場時間緊迫的要求。
有了良好的閱讀的習慣,我們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掌握一些必要的閱讀技能。在閱讀文章時,如果能夠運用恰當的閱讀技巧,那么閱讀速度就會大大提高,閱讀深度也會有明顯的提高。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合理運用略讀和跳讀,學會搜索有用的信息,提高閱讀速度與效率;提醒學生注意標題、注意第一段、注意每一段的主題句與最后一段,這些都能給學生在某方面提供信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與構詞法大膽地猜測詞義,讓他們在限定的時間內又快又準地把握材料中心,提高解題速度和效率。
總之,英語是一門交際性的語言,最終目的是為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教師要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喚起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并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引導學生重視在英語學習中量的積累,持之以恒必能得到質的飛躍——真正提高英語閱讀技能,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