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個性化是習作的較高境界,要想讓學生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解放學生的手腳,啟發他們自主地用心去感受生活,從中發掘自己的心靈感悟,寫出獨特的感受。筆者在引導學生個性化習作的實踐中體會到,彰顯學生的習作個性,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就會寫出一篇篇具有鮮明個性的習作,從而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象。

那么如何避免習作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寫出個性化的習作?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粗淺的做法。

一、選材獨特顯個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得出的結果往往是不同的;同一事物放到不同時間、不同情境,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習作也是一樣,只要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思考,切實訓練學生的多角度思維。長此以往,習作的內容才會新穎,構思才會巧妙,風格才會更具個性。

1.人無我有才新穎。習作選擇材料,怎樣才能有新意呢?要選人無我有的材料。學生寫有新意的文章,除了學生在平時留心觀察各種各樣的事物,在腦子里積累素材之外,還必須注意文章的選材的角度要新,做到“人無我有”。只要學生善于思考,善于從生活的積累中挖掘具有新意的材料,并且能運用相應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千篇一律的“老面孔”現象,就完全能夠避免。

2.人有我特求新意。習作選擇材料除了要選“人無我有”的材料,還要注意“人有我特”。即同中變異,同中尋新,同中求特,也就是要選擇典型材料。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層出不窮,就看學生能否留意。當然,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有些是現成的拿來就可以用,有些就得靠我們去用腦加工,去思索了。這就是說把平時收集的材料放在一起,比較揣摩,看哪些最能表達主題,最有說服力,就選哪些寫入習作。

二、情感真摯顯個性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因為不真誠,不能動人;情感真摯是個性化作文的內涵,要使文章有真情實感,亮出個性,就必須做到:

1.說真話,不說假話。學生習作必須“我手寫我心”。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真實地寫下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同時,在作文教學中、生活中也要尊重孩子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體驗,讓孩子寫出自己的真實看法、想法,寫出自己的個性。

2.抒發真摯的感情。在習作中要達到感情真摯,老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自己以及周圍人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指導學生平時用心觀察生活,注重積累。在認真積累材料的基礎上,再加上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和精心構思,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寫好真情,使文章展現出亮麗的個性光彩。

三、立意新奇顯個性

立意新奇在于思維,我們著重啟發開放思維,引導學生多想。引導學生跳出相同思維的圈子,對同一題材從不同角度、方向、視點、層面去選材、構思、立意,力求獨特、新穎、與眾不同,寫出內容各異、富有個性的作文。

1.妙用發散思維。引導學生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打破常規思路,發散思維,拓寬想象,既想到某種事物發展的不同側面,甚至反面,又想到這一事物發展的各種各樣的過程與不同的結果。

2.鼓勵求異思維。在習作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們存同求異,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寫出一篇篇極具個性的習作來。

3.啟發學生反向思維。“反向思維”的魅力在于順從了學生“逆反心理”的意識需要,合乎他們的思維習慣,樂于接受,易于掌握。

四、評價多元顯個性

習作評價是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是習作指導的繼續和深化。對學生習作的個性化評價,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的習作興趣更濃,能力提高更快。

1.老師評價: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性為主,肯定學生作文長處,指出努力的方向;指出學生的潛力,點明未來的發展目標;同時還可以用上符號來評價: 即通過一些特定符號,如畫上“大拇指”,描上“五角星”,蓋上“旗”章,送上“小笑臉”等符號來激勵學生。

2.學生自評:學生完成作文之后,通讀自己的作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修改、補充文章的不當之處,使之清晰、自然、流暢。

3.學生互評: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的活動,讓學生按自己的認識客觀地評價其他同學。這樣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參與評價,都可以暢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

總之,讓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充分張揚個性,并長期堅持下來,我相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