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從出生起便獲得了學習人類語言的條件。他們在家庭環境中得到滋養,在群體生活中得到交流,在現代媒體中得到充實。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重視對幼兒語言潛能的開發,讓他們在設置的游戲情境中學習語言,在設計的操作情境中豐富語言,在建構的談話情境中創造語言,在利用媒體情境中發展語言。只有如此,才能卓有成效地開發幼兒語言潛能。

一、在設置游戲情境中學習語言

游戲寓知識性、趣味性于娛樂之中,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我們要重視設置游戲情境,促進幼兒的智力活動,喚起幼兒的語言意識。

如,在中班“聽說游戲”中,筆者注意設置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游戲中輕輕松松學習語言。示例,過程如下:⒈讓幼兒觀看兩位老師表演“拍手歌”游戲,以引起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⒉老師與幼兒一起制訂游戲規則。⒊老師指導幼兒開展“拍手歌”的游戲:⑴了解游戲中兒歌的內容以及游戲中的動作交往;⑵帶領全班幼兒熟悉“拍手歌”的游戲動作;⑶啟發幼兒根據游戲兒歌的節奏和數字1~10的字音變化改編部分歌詞;⑷老師與個別幼兒玩“拍手歌”游戲,鼓勵幼兒大聲念游戲兒歌。⒋幼兒與同伴兩兩結對玩“拍手歌”游戲(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娃娃開飛機……你拍九,我拍九,九個娃娃拍皮球;你拍十,我拍十,十個娃娃做游戲)。這次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而且開拓了幼兒根據數字1~10的發音仿編游戲兒歌的思路。從而,使語言學習寓游戲活動之中。

二、在設計操作情境中豐富語言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因此,我們要重視設計操作情境,在發展幼兒思維的同時,開發幼兒的語言潛能。

如,結合中班的講述活動,筆者注意設計操作情境,讓幼兒在操作中講述操作的經過。以話題“半個西瓜皮”為例,過程如下:⒈理解講述對象。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讓其制作“西瓜皮玩具”。⒉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在幼兒制作“瓜皮玩具”時,啟發幼兒根據前經驗用“先……接著……最后……”講述制作過程。⒊引進新的講述經驗。老師有條理地從瓜皮的外形、特征講到有趣的用途,引導幼兒運用描述性語言連貫地講述。⒋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將半圓形西瓜皮隨意切成多種形狀,引導幼兒將這些不同形狀的西瓜皮分別制作更多、更有趣的玩具,啟迪幼兒根據新的講述思路進行講述:瓜皮的形狀像什么,與積木搭配成怎樣的玩具,這件玩具為什么好玩。這樣,幼兒在做做、玩玩中,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語言。

三、在建構談話性情境中創造語言

開發幼兒的語言潛能,更多的是在談話情境中展開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創設談話情境,引導幼兒認真傾聽,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創造許多新鮮、活潑的語言。

如,結合小班談話活動,以“我喜愛的玩具”為話題,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喜愛的玩具,突出“喜愛”的情感態度。活動過程:⒈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話題:你帶來的是什么玩具?這玩具可以怎樣玩法?⒉引導幼兒用簡短的話自由交談。⒊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你有哪些玩具?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玩具?為什么喜歡這個玩具?這個玩具怎樣玩法?每提出一個問題,就讓幾名幼兒在集體中交流。經驗表明,建構談話情境,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只有如此,才會激起幼兒表達的欲望。

四、在利用媒體情境中發展語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要重視利用媒體情境,強化視聽效果,充實幼兒的生活經驗,為進一步發展幼兒語言開拓新的前景。

如,《山》活動一,利用媒體展示一年四季的主要特征及色彩變化,讓幼兒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活動二,組織討論:為什么說春天的山是花籃……活動三,手工剪貼,表現春、夏、秋、冬的色彩變化,以形象助思維,以思維促表達。活動四,繪畫,從多方面觀察和表現四季色彩的變化,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活動五,啟發幼兒合理想象,豐富新詩。一位幼兒得意地說:“春天的花,是迎春花。夏天的花,是荷花。秋天的花,是菊花。冬天的花,是梅花。”經驗表明,利用媒體情境,目的在于充實幼兒的生活經驗,拓展幼兒的形象思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綜上所述,情境創設在開發幼兒語言潛能中將起著營造氛圍、激發興趣、促進表達的作用。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