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學英語教學插上創新的翅膀
作者: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文/嚴詠梅
發布時間:2012-12-14 15:09: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程改革著眼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創新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活動。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創新氛圍
教育家陶行知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喚醒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催化劑。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神壇上走下來,蹲下身子站在同一平臺上與學生對話。一句“I think so!”傳達的是贊許;一句“You’re the best!”送出的是信任;一句“You can do it!”表達的是期待;一句“I believe you!”包含的是理解……這樣的教學語言是親切的,學生感受到的是激勵,課堂氛圍自然也就變得輕松、愉快。這樣的課堂有利于學生創新火花的迸發和創新智慧的生成。
二、誘發創新欲望
興趣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多維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創新欲望。在教學5A Unit4 《Halloween》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萬圣節來歷的影像資料,從而讓枯燥的知識介紹變得鮮活;接著觀賞有關萬圣節的傳說和傳統游戲——“Trick or treat?”的動畫;再定格萬圣節的活動畫面,啟發學生用課文中學到的英語詞匯、句型進行模仿表演,這樣的設計讓他們在游戲中感悟知識,在體驗中升華情感。逼真的音效、生動的畫面、地道的語言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有效喚起了學生對萬圣節的共鳴,對萬圣節文化的探尋,對萬圣節知識的渴求!
三、播撒創新種子
質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新的基石。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質疑,并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始進行預習后的質疑,在課中進行深入性的質疑,在課后進行延伸性的質疑,這樣讓學生經歷從“不敢問”到“敢問”,再到“會問”的過程。同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疑、釋疑,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播撒創新種子,進而促進學生質疑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迸發創新火花
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一個主體建構的過程。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就會有創造,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就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時態教學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在復習“各種時態”時,我故意用挑戰性的語氣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學習中的一個‘攔路虎’——時態。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解決方案最有效、最有創意!”話音剛落,學生立即分組投入“戰斗”。有的小組設計了“記者采訪”的活動,即一人充當“記者”,其他人則是被采訪者,或介紹自己的學生日常生活(一般現在時),或講述過去的經歷(一般過去時),或暢談畢業后的打算(一般將來時)……學生們暢游于自主探究的知識世界里,靈動絢爛的思維火花讓教學高潮迭起,即興創編的鮮活語言讓課堂精彩紛呈!學生的創造性在不斷得到提升!
五、綻放創新智慧
皮亞杰曾說過:“動作是智慧之根源。”學生的創新智慧只有在開放性的實踐過程中才能盡情釋放。英語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創造性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打開創新智慧之門。在學習牛津英語6A Unit7《Holidays》時,我設計了以“節日文化薈萃”為主題的學習任務,學生四人為一合作小組,上網瀏覽信息、搜集資料、分析研究、制作課件、寫研究報告、進行演講、辯論賽等系列活動。最后,讓每組學生分別展示他們的“杰作”,與大家共享小組創造的成果。這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加深了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增強了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分析、概括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綜合運用英語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活動,溝通了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擴展了學生的學習時空,彰顯了個人與集體的創新智慧。他們不僅學會學習(Learn how to learn),學會求知(Learn how to know),還學會協作(Learn how to cooperate)。這不正是創新教育所追尋的理想境界嗎?!
新世紀呼喚創新型的人才!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用心營造一種創新氛圍,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培植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把他們培養成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的創新人才,讓英語教學真正插上創新的翅膀,在新課程廣袤的天空里展翅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