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對作文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允許學生不按照提出的內容范圍來寫,雖然提供的內容很寬泛,但學生有可能有更想寫的內容,這是允許的?!毙W語文第九冊的習作3,要求學生以“秋天的樹葉”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看到此命題作文,全都流露出為難的情緒,看到此情景,我靈機一動,落葉是秋天的一種景物,秋天的景物何止這一種?現在農村的秋景不是很多很美嗎?我為何不充分挖掘農村特有的資源?將孩子帶到田野中走一走,讓學生實地觀察,體驗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呢?作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指導,更要注重作前的實踐體驗。

二、 教學目的

1.通過活動指導,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通過對稻田的仔細觀察,讓學生感受農村的自然美景,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想象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

2.觀察順序和寫作順序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喜歡)。為什么?(因為秋天很美……)

你覺得我們農村現在最美、最耀眼的是什么景物嗎?(稻田)。

現在正是金秋季節,金黃的稻田是豐收的象征,大家想不想到田野邊走一走欣賞一下那美麗的稻田?(想?。┠墙裉煳覀兙偷教镆斑吶バ蕾p一下秋天的美景吧。

(二) 活動準備

1.同學們,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你覺得我們在游賞時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遵守紀律,注意安全!

生:要愛護農作物!

師:對,農作物是農民伯伯的血汗,我們要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2. 我們按怎樣的順序來欣賞美麗的稻田?

生:先遠看,后近看?。ú唤浺庵?,讓學生知道觀察要有序)

(三) 欣賞稻田美景

站在三樓走廊上眺望稻田。(生個個嘖嘖贊嘆:哇!好美的稻田……)

(這就是體驗過程中的真情流露,為寫景時的感情抒發打下了基礎,無須用華麗的語言來表白了)

師:遠看稻田,你覺得它像什么?

生:金色的地毯,生:金色的棉被。(發揮了學生的想象)

師:稻田的形狀怎樣?

生:有梯形的、長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邊形的……

師:再細看稻田,它的顏色是統一色的金黃色嗎?

生:它們的顏色并不相同,有的是金黃,有的是嫩黃,有的是半青半黃,有的老黃。

師:那么你們知道稻子為什么會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嗎?(學生立即活躍起來了,有的說稻子成熟的就是金黃,有的說稻子太成熟了就是老黃……)

(通過討論交流,不僅使學生知道觀察要仔細,更讓學生了解了稻子的一些生長規律,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3. 走近稻田,讓學生細看稻子。(學生饒有興趣地蹲在田埂上,用小手輕輕地撫摸著稻子,認真地數著稻子的顆粒,有的甚至還用鼻子聞一聞稻子的香味呢?。?/p>

師: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剛才觀察到的說給大家聽聽?

生:老師,我發現稻穗大約有三十幾粒,多的有五十多粒。

生:老師,我發現稻稈大約有2尺高。

生:老師,我發現一簇稻子大約有十幾棵秧苗組成,它們真像團結的兄弟姐妹。

……

(孩子的觀察多細致啊,想象力多豐富啊,如果沒有親身的體驗,讓他們坐在課堂里閉門造車,那簡直是 “擠牙膏”)

(四) 生回教室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稻田雖沒有名勝古跡的馳名遠揚,更沒有名貴花草的婀娜多姿,但經過我們剛才的一游,同學們覺得這美麗的田野值不值得我們去寫一寫呢?

生齊說:值得?。ù蚱屏送找覍懙慕虒W常規,使學生在激情澎湃,興趣盎然的氛圍中進行習作,取得了“我要寫”的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初步達到了新課標的習作教學要求)

本節課教師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實地觀察,體驗農村生活,從農村生活中選取素材,讓學生“愿寫”、“樂寫”,寫出了真實優美的文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節課,真正向新課程標準靠攏了,使我們享受到新課程教學的愉悅,也使學生擺脫了往日習作教學的束縛,在自由與快樂中進行習作,是一堂實實在在、具有農村特色的作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