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提高作文教學水平
作者:陜西省山陽縣城區第一初級中學
發布時間:2012-12-11 11:39: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教學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它灌注著主體的情感,充滿著人生的體驗,顯示著溝通的渴望,而作文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展示個人魅力和引領個性發展的主渠道。但作文教學常常讓老師頭痛,又讓學生害怕,難以讓作文課活起來、樂起來。怎樣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生興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引導學生進入快樂的寫作環境,在寫作過程中展現豐富的生活內容
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又如何謀篇?這些對初中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每一次作文都應做周密的安排,盡量選擇適合學生口味或學生容易寫的內容,避開難而生僻的題目。老師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寫作環境,讓他們有東西可看,有時間去寫,當有不懂的問題時,有地方可問,有人指導。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將學生的作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內容密切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將生活內容變為學生的作文的內容,寫自己看到的東西,做過的事情,心甘情愿地把作文當作一件樂事去做。若讓學生寫人,就得讓他們熟悉這類人,像他們的父母、老師以及同學等。若讓學生寫某一動物,就得讓他們寫自己了解的、喜愛的某一類動物,如果他們沒有見過大象,你卻強迫他們去寫,那他們寫出的大象就不像。但換一種他們熟悉的動物,再進行適當地點撥,他們寫起來既不費勁,也能寫好。
二、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讓他們的寫作過程始終充滿樂趣
怎樣讓學生積極地、自覺地寫作文是教師首先應關注的問題,學生愛寫了,寫作就不費力了。例如學生愛打籃球,老師就把學生的這種愛在打球時表現出來,在寫作時真情地流露出來,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培養了興趣,對他們的寫作又起了誘導的作用。再如開展觀察活動和寫作比賽活動,讓他們快樂地動筆,又在練筆時加以指導。教師可以領著學生去觀察美景,看蜜蜂、蝴蝶、青蛙等可愛的小動物甜蜜的生活,把這些小動物的可愛之處寫出來,來讀、來品味,在看、說、寫的活動中展現快樂,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激發情趣。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教師可領著學生去感受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如割麥、插秧等使他們感受勞動場面的博大以及勞動人民的勤勞,以此開闊學生的眼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你的教學過程充滿趣味,并幫助學生挖掘到生活中的鮮活情節,你就為學生們制造了營養餐,就促使著他們在快樂學習中健康成長。如寫老師,你就像畫師教徒弟學畫一樣,教他們寫生活中的老師,寫老師的勤勞、普通、無私等,以此來表現老師的不平凡。讓學生從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特點來寫,把形象寫活,讓熟悉的生活伴隨著學生的情感與歡笑一起步入學習環境,像看電影、看美景一樣愉快。在此基礎上老師還要及時地表揚學生,使他們有成就感,并使興趣能繼續保持下去。
三、批改方法要有針對性,要在批改中幫助學生不斷走向成功
在作文指導上,教師們為了節省時間,評講得太籠統,大道理講了一大堆,又沒有接觸學生作文的實際,管聽不管用,沒有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學生聽后所起的作用不大。從開始寫作文、改作文到評講作文,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不佳的效果令人擔憂。所以,我們得想出一個有效的法子來,變紙上談兵為實戰練兵,同學生一道在協作中練、在合作中改、在互評中促提高。實際上,寫作指導包括寫前指導、寫中指導和寫后指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抓住一個“導”字。寫前指導,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收集相關的材料,解決學生作文無事可寫的難題。寫中指導,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寫法上的難題。如發現學生寫的作文順序混亂,就要幫助學生理清順序。如重點不突出,細節不細,就得指導他們如何寫細、如何突出重點,并看著他們按你說的做了,就算把問題解決了。寫后指導,抓住一個“評”字,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針對性。一方面要他們明白事理,另一方面要幫著他們去改,在自行修改和相互評改之中提高水平。當然,寫后指導要有重點,對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專門診治。如選材不典型,教師一定要說出為啥不典型的理由,并指出怎樣寫才叫典型,讓學生悟出道理,知道以后怎么做。同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別人和自己作文成功之處,在相互學習中共同走向成功,從而鼓起學生奮發向上的勇氣。教師在評講中,決不可責備、諷刺挖苦,而要積極鼓勵,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使他們聽得有勁,改得有趣,始終保持旺盛的激情,在評改的過程中有所長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