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方法
作者:江蘇省海安縣李堡鎮丁所小學 ■文/王蘇杰
發布時間:2012-12-11 11:39: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習作教學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和民族語言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可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的習作能力低下,“榨文”現象嚴重。更有甚者,老師們只看重學生“榨文”的成果質量,而對學生的寫作過程毫不關心。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光盯著結果,而應該想方設法激發起學生習作的興趣,盡可能多地創設體驗的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盡可能多引導、多激勵,促進學生形成寫作的內驅力。
一、呵護熱情,耐心期待
1.“淡化”作文概念,營造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在輕松愉悅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狀態下,調動所有的感官去觀察、研究、想象、感悟。在課堂上反復宣講人人都能寫好作文,只要愿意都能成為作家,并用大量事例來佐證,從而充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這樣為學生喜愛作文、愿寫作文創設了一個好的氛圍。
2.放寬寫作內容,寫出真情實感。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生活,明確“事事可以入文”,要“以我手寫我口、我心”,只要注入感情都能寫成優美的文章。如下雪后寫《冬天里的第一場雪》;早晨下大霧后學生來學校很困難,我讓學生寫《霧中行》來描寫在濃霧中行走的樣子……因為這些景、事都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們寫起來時也就得心應手。久而久之,就消除了對作文的恐懼心理。
二、口頭訓練,堅持不懈
1.習作指導,學生唱主角。在對學生的寫作訓練時,通過范文引導,教師指點后,不要急于讓學生落筆寫,應先讓學生弄明:寫什么?怎樣寫?選擇哪些材料來寫?這樣通過獨立思考后復述或邊構思邊復述,采取小組討論,同桌互說、自由說等形式,讓學生說說寫作材料的選擇、作文構思和寫作方法,說說如何開頭、結尾以及文中材料的組織安排,說說哪些方面該濃墨重潑,哪些方面應該惜墨如金等等。
2.搶抓機遇,無處不訓練。口頭訓練應采取多種形式,結合課文復述,結合觀察講述、結合活動表述,結合事件評述等。訓練的途徑也是很多的,除在語文課作文課訓練外,還可利用晨會、班會、校會、自習、活動課、家庭等時間進行。訓練的方法可以有問等式、演講式、報告式、匯報式、討論式等。訓練過程中必須師生共同活動,教師管導、管訓,發揮“導演”作用;學生管練、管演,發揮“演員”作用。
三、善待模仿,鼓勵自我
模仿是每一個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經歷且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是初學寫作者的必由之路。教師不應回避這一現象,關鍵是如何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模仿能力,同時又能充分地保護學生的天然個性和開發學生的創造力。
1.課內仿寫,受益匪淺。根據課文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角度,讓學生通過“小練筆”,對課文從句式、段式、立意和寫法等方面進行模仿。這樣,一方面不斷地增加學生的語言儲備和材料積累,一方面不失時機地進行局部的仿寫練習,就能使學生更好地從讀中學寫,以利于其習作水平日有寸進,不斷提高。如在學習《廬山的云霧》后,仿造課文“總——分”的構段方式,練習寫一段話,學習比喻句的形象、擬人句的生動、排比句的氣勢。
2.佳作借鑒,少寫多練。對于優秀作文選,應該是取其精華,有選擇而不完全依賴。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選擇性地看,其中有些作文選的確是優秀的,可同時也讓我們的學生感到自慚形穢,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結果學生只是一味地全盤照搬,長期下來,增加了學生的惰性,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降低要求,寫少一點,多練一點,從一句話、一段話開始練寫。
3.仿中求異,力求創新。在進行句式、結構等方法上模仿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空白進行想象,甚至可以發展求異思維對文章改編。如添加人物。在正常的文本中,增添某一個人物,從而改變或推進情節的發展。如學習了《狼和小羊》,可以設想添上個獵人,以表現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樣一個積極的主題;如《誠實與信任》:“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我”的字條是怎么寫的呢?我們可以抓住這樣的微小之處引導學生進行放大:《我的真誠道歉》。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以興趣誘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以真情體驗學生的寫作過程。注重給學生提供訓練和展示的平臺,多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