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學生作文老師改,跟老師命題學生做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了,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改的能力上,老師只給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改變傳統的老師評,學生看的固定模式已是非常必要,探究一種更適合學情的作文評改模式,是提高評改質量、作文教學水平和實踐新課改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途徑之一。

一、作文評改和學情現狀的分析

寫作教學一直重視修改,認為好作文是改出來的。這話不錯,然而在作文教學實踐評改中只重視強調教師對學生作文的修改和評價,卻對學生對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評價的習慣沒有養成。這體現了作文評改與作文教學指導是脫節的,也反映了作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癥結所在。再加上部分學生寫作意識淡薄、厭惡寫作文、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語言干癟、詞不達意,甚至抄襲他人作品,缺乏觀察力,對平時所見所聞所感,不會做細致地觀察、思考和分析,抓不住事物的特征,常常是完成任務了事。

二、“范評——互評——自評——面評”式作文評改模式的研究意義

1.“范評”是老師指導示范的主導作用的體現?!胺对u”既是老師用學生自己的作文來引導學生如何寫作、如何評,評時注意事項、符號的使用和如何寫評語等指導示范,又能減輕教師作文批改的負擔,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探索教法,鉆研教材。

2.“互評”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ピu過程是學生互助合作的過程,能充分運用和實踐所學過的知識,又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3.“自評 ”是學生對自己作文的再認識。經過老師的指導,兩三位同學的修改與評價之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的再加工和反思總結。

4.“面評”即對學生作文的當面評價指導,又能拉近師生關系,達到親其師,信其道之效。

三、“范評——互評——自評——面評”式作文評改模式的組織與實施

1.范評——教師教給方法,呈現過程?!胺丁奔词痉?,在范評這一過程中,教師把評改的要求和方法示范給學生,具體做法是:首先教師粗略閱讀本次作文,選出一至兩篇較典型的、易發現問題的文章,通過多媒體展示臺、然后制訂評改標準(把作文批改分成10個部分,每個部分給6分,一篇作文滿分為60分。注意一定要標注清楚評改者姓名)通過打分,在批注扣分的原因。其他方面如構思、想象、文辭等自由把握,優缺點兼評。

2.互評——學生分組評改,交流心得。互評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充分利用互助合作小組:把全班學生按照平時的寫作水平分為A、B、C、D四類。A類(文筆優美,寫作興趣濃厚)和D類(寫作困難,表達生澀)為一大組,B類(文筆流暢,表達通順)和C類(文筆基本流暢,表達基本通順)為一大組,再把兩個大組分成4人的小組。此分組便于學生之間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2)確立小組長,統一評改標準和要求:從十個方面進行評改,要求小組成員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共同探討、總結其存在的共同問題,加強針對性,進一步增強對同類問題的體驗,同時也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

(3)匯報評改心得公布得分:小組長收集組員的修改意見進行匯總,向全班同學匯報評改心得——優點、缺點、我們的建議及我們的收獲。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作文評改活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通過學生互評作文,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3.“自評 ”是學生對自己作文的再認識、再加工修正和反思。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首先要更正同學們點出的字詞句中存在的問題;其次看同學們的點評或建議是否準確,并與評改者進行討論;最后再次創作。

4.面評——教師當面點評。當面講評當作是一次與學生的平等的對話,先講作文中的可取之處,給學生以成就感,然后一一指出文章的不足之處。和風細雨以潤心田,每一次的當面評講都是學生前進的動力。

四、可能出現的問題

當然“范評——互評——自評——面評”式作文評改模式的好處很多。但是,也一定有弊端,特別是在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強的班集體,弊端可能會更明顯,倘若組織引導得不好,會搞得一塌糊涂。正因為如此,探究學生互批作文時教師就更應認真思考、細致分析耐心具體地指導學生做好這項工作,以興利除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