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現狀及培養對策分析——以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為例
作者:陜西工商職業學院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2-12-11 09:37: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現代物流人才的支撐,盡管每年從高校畢業的學生很多,但“來之即戰”、“拿來即用”的往往鳳毛麟角。眾多物流企業正日益遭遇人才瓶頸的煎熬,一方面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另一方面,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和企業。文章通過調研,對陜西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現狀進行了總結分析。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以“崗位導向、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物流人才。
[關鍵詞] 物流人才 高職院校 雙主體 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社科聯課題的主要成果之一,《陜西物流行業人力資源開發與陜西經濟發展—基于高職院校“雙主體”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2011Z03。
引 言
現代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和信息管理等行業的復合型服務產業,陜西省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力爭經濟綜合實力上臺階,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進入中等發達省份,并同時也已明確把物流列為重點發展產業。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現代 物流人才的支撐,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職院校應當如何培養物流人才以適應企業的需要?為此,我們對陜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狀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陜西各類物流企業,通過深入企業參觀、訪談、發放問卷及通過招聘網、雜志等途徑,獲取有關數據和資料。調查內容涉及企業對物流人才結構、素質和知識的要求、學歷要求及對職業資格證書的看法等。
本次調研共向20家企業發放問卷共180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問卷148份,問卷有效率為82.2%。
陜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現狀
1.陜西物流人才總體需求分析
陜西作為西北地區的門戶和交通樞紐,鐵路、航空、公路運輸發達。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批復,在西咸一體的趨勢下,灃渭、涇渭新區的相繼掛牌成立,西安綜合保稅區獲國家批復并加緊建設,在此契機下必定會帶來物流人才需求的擴大。通過調研了解到,近幾年,大型連鎖超市、快遞業的興起,陜西以煤炭物流、家電物流、醫藥物流、快遞物流等專業物流配送為突破口,加快建設物流交易平臺。國內大型物流公司如中儲、中集、中外運等在陜西都有設點,國際物流企業如馬士基、訊通集團也逐漸進駐陜西,為我省物流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1]。
2. 物流人才需求結構分析
按國家對物流人才的統計口徑,物流人才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高級物流人才、中級物流人才與初級物流人才(物流操作人員)[2]。通過對西安人才網隨機抽查的500名物流人才招聘信息的結果分析,高級物流人才需求占總招聘人員的18%,中層物流人才需求占15%,初級物流人才占到總需求人數的67%,是物流人才需求的主體[3]。同時,對物流行業中最緊缺的人才的看法中,分別有29%和23%的受訪者選擇國際物流和物流營銷人才,有18%的受訪者選擇物流系統設計,表明了企業對物流人才知識結構專而精的要求。同時還了解到,動手能力強,有很強的事業心與責任感的人最受企業歡迎。
3.物流人才學歷層次分析
在被調查的500 個崗位中,需要物流專業或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崗位的有125個,需要大專學歷的崗位有300個,占到60%,其他學歷要求的有75個。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崗位大多對學歷要求不高,高職高專學歷最受歡迎。因為物流行業的工作操作性強,需要大量具有操作能力的員工。但物流業操作又不是簡單機械或人力操作,同時還需要一定的物流知識體系支撐,專科層次的人才比較符合當前物流發展的需要。
4.企業對物流人才的素質和知識的要求
問卷顯示,層次越高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要求越高。如企業對高級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較高,無一例外地要求其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有的要求其有較好的項目管理能力、財務知識及行業背景;而對初級物流人才的選用,最看重的是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和較強的責任心。如企業對基層操作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最高,達到29%;對基層物流管理人員、中層物流管理人員與人合作能力、與人交流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分別為22%、21%和20%;計算機操作和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識被認為是必須具備的知識,比重合計為61%。
在走訪中我們還發現,企業除了比較注重專業知識和職業核心能力外,還對人才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提出了較具體的要求,如對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吃苦耐勞精神、工作態度、禮儀談吐及團隊精神十分關注。
5.企業對職業資格證書的看法
調查統計顯示,僅有11%的受訪者“非常看重職業資格證書”,這類企業中有資格證書的員工,可以在薪酬上有所體現。63%的受訪者認為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對學生就業有幫助,企業在選人時作為參考。還有 15%的受訪者“不看重職業資格證書”,另外有23%的企業人員“要求具有職業資格證書”,如貨代企業,報關員必須持證上崗,企業也鼓勵員工和學生考取這類資格證書,表明企業對職業資格證書大多還是認同的。
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對策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校培養出的學生離企業實際需求還有較大的偏差,如何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的學生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道難題。下面以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為例,提出幾點對策。
1.繼續完善“崗位導向、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學院提出的“崗位導向、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框架,構建以企業物流為主的“專業+項目+公司”人才培養新渠道。根據行業發展動態,以合作企業海程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中儲物流、蘇寧電器等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為主,聘請社會物流行業專家,分析、研究和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轉變培養方式,優化教學組織模式,制訂并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4]。
繼續推進校企深度合作,推進“2+0.5+0.5”的校企育人機制。前兩年進行“校內理實一體、校內外工學結合”的培養,第五學期由專職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企業見習、崗前強化訓練及職業資格考證,第六學期由專兼職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即2+0.5+0.5)。學生畢業時達到公司職員的標準,畢業后能直接勝任公司相應的職員工作。同時,將物流師職業資格證書、報關員資格證書、采購師職業資格證書、叉車證等證書考試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獲取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雙證書”獲取率達到100%。
2.課程體系建設與職業標準對接
(1)基于物流崗位能力需求,整合開發物流課程體系
按工作過程重構課程體系,項目組成員深入企業生產一線調研,對物流管理典型工作任務分解,歸納形成綜合能力,在此基礎上重構課程體系。聘請企業人員參加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具體指導教學計劃的修訂工作,構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同時,按照不同行業的職業標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教育教學活動納入整個課程體系。
(2)基于物流崗位工作過程,構建課程內容和精品資源庫
依據物流崗位能力標準,圍繞崗位技能點,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核心能力,圍繞核心能力建設優質核心課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與海程邦達、中儲物流有限公司等不同經營類型的物流企業共同成立課程開發項目組,通過對工作領域、工作行動能力的分析,進行學習領域課程的設置,如圖所示。按照現行就業崗位特征及就業需求,確定《國際貨運代理》和《物流信息技術》2門與實踐結合緊密、有代表性的課程,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帶動物流管理專業改革與建設。組織5名專業教師和企業相關人員組成課程建設小組,對《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物流技能實訓》、《報關與報檢實務》等核心課程進行重點建設,編寫配套實訓教材。圍繞課程體系改革,結合優質核心課程的建設,建立一整套滿足教學改革需要的教學大綱、講義、實驗實訓、試題庫等。
3.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不斷改善學生實訓條件
學院將結合西安國際港口城市的定位,以及物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實驗室的四大功能區域:物流綜合實訓室、國際物流實訓室、沙盤演練實訓室、物流模擬軟件實訓室。其中,物流綜合實訓室組建倉儲、生產、運輸等基礎設施設備,滿足學生對多門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的學習需求;國際物流實訓室模擬海關、商檢、企業,開展國際貨代情景教學;沙盤演練實訓室綜合國內外先進的物流園區、港口物流的沙盤模型,供學生教學參考用;物流模擬軟件實訓室整合多種信息系統軟件,提高學生物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憑借科學的合作模式,海程邦達已經成為我校物流專業省級重點實訓基地,借助海程邦達、中儲物流等企業的物流實體運作平臺和經營資源優勢,建立布點合理、功能明確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具有真實職業氛圍的實訓場地,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
4.打造高素質、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按照“內培外引,專兼結合,重點培養”的建設思路,全面提升專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從行(企)業引進或聘請一定數量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重點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的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教學設計、組織與實施能力和實踐操作等能力。堅持“三個項目”建設和“兩大內涵”建設,采取引進、培養和外聘相結合,教學、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綜合職業素質與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相結合,逐步形成結構合理、開拓創新、務實求真的“雙師”結構團隊。
5.改革質量監控與評價模式
人才培養質量是由每個工學環節的過程質量來實現的,為了使培養的學生能符合陜西物流行業的需要,就必須對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全面、全員、全過程”的監控與評價。建立以能力測試為中心,緊密結合培養人才的特點,將素質教育內化,變一次考試為多次考試,形成性現代考試制度。在考試的形式和方法上采取口試、參與科研、實地調查、閉卷、開卷、半開卷、論文、課題設計、實踐報告、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力求靈活多樣。以使考試達到預期目的,全面檢驗學生綜合知識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陜西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2]張媛媛.基于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的陜西物流人才需求調查分析[J].價值工程,2011,3.
[3]西安人才網.
[4]張登宏,方桐清.“雙主體”育人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企業學院”進校園為[J].中國高教研究,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