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西北地區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必須從各地方院校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辦出特色。本文總結了地方院校工業設計教育的現狀和特點,探討了在現有辦學基礎上,如何根據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加強對工業設計學科設置的整體規劃,改進和完善工業設計課程群的設置,促進西北地區地方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地方院校 工業設計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本文受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08JK137),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計劃(12JK1110) 資助。

工信部聯合11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指出“工業設計產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可見,工業設計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進程中,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本文從工業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學科設置、師資建設以及實踐教學等三個方面探討西北地區地方院校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西北地區工業設計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西北地區擁有數量較多的地方高等院校,然而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遲緩,對工業設計重視不夠,導致工業設計教育的發展不盡理想。其主要原因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生源,師資和培養模式。主要表現在:①生源主要來自本地藝術類考生,不僅錄取分數較低,生源素質相對較弱,而且理工科基礎薄弱;②設計專業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藝術鑒賞與造型表達能力,又需要具有熟練的工程實踐能力,但是有實踐經驗的工業設計師仍然屬于稀缺資源,地方院校要引進這樣的人才具有一定的難度;③工業設計是一個文理交叉的新興專業,東西方經濟狀況與教育模式存在差異,無法照搬國外的辦學經驗,國內的培養模式仍在摸索當中。

工業設計師必須兼具藝術和技術表達的實踐應用能力,并且能夠與各類工程師進行良好溝通。然而,西北地區很多的地方院校多為師范學院的轉型,偏重對藝術類的設計人才培養,導致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對于工業產品創新人才的與日俱增的旺盛需求。以地方院校西安文理學院為例,學院藝術設計系成立于1986年,籌建初期率先開設了平面(視覺傳達設計)和造型(工業設計)兩個設計方向,是西安地區唯一被德國DAAD(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收錄并得到德國公立高等院校承認的專業。但是,受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遲緩、缺乏工程基礎教育的師資以及藝術類生源條件的限制,2000年以后,逐漸調整了人才培養計劃和大綱,側重于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同時,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基礎平臺上,增設了陶藝、纖維藝術和影視動畫方向專業模塊,而對于工業設計專業建設躑躅不前

地方院校工業設計的辦學思路

為了響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需要,地方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設置必須結合自身情況辦出特色,還要滿足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學科設置中的借鑒與資源互補

工業設計專業一般是文理科兼收,分藝術類和理工類兩個培養方向,分別授予藝術學學位和工科學位。可以借鑒其他工科院校近十幾年在工業設計專業建設中的成功經驗,盡可能利用地方院校已有的資源聯合申辦工業設計專業。例如,要恢復和發展西安文理學院的工業設計,可以聯合藝術設計系與機械電子工程系的教學資源聯合培養。根據教育部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師資和教學要求,工業設計專業在主干課、必修課的課程設置上需要至少包括:設計概論、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設計基礎、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設計表現以及實踐性教學環節。地方性院校的工業設計教育在課程設置上應當以此為基礎,建立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但是由于缺乏理工科背景的師資,課程設置往往避重就輕,實踐環節課程設計薄弱,導致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對具有獨立設計實踐能力人才的迫切需要。兩系聯辦可以發揮各自的資源互補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工業設計教育存在的師資缺乏問題,可以共享軟硬件設施,如實驗室、人才培養基地、相互借鑒已有的成功教學經驗和實踐技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2.建立復合型的專業師資隊伍

依照工業設計師的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的特色必須著重強調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工業設計師資應具有三方面的能力:①要有高的理論水平和教學以及科研能力;②要有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實踐能力以及科技推廣能力和生產經營能力;③要有引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地方性院校工業設計教育的師資建設應堅持以自身培養和調整為主,引進為輔,補充校企合作培養方式。以西安文理學院為例,師資培養方式應當以兩系已有的師資為主,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重新規劃和調整,適當補充工業設計專業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同時,結合西安市屬院校的地緣優勢,聯合西安市企業和工業設計產業園,通過橫向和縱向課題,使一批教師參與科研、技術開發等,提高實踐技能。此外,有針對性地在企業物色和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人員擔任實踐教學導師,承擔部分教學實習、實驗性課題設計、畢業創作與設計等任務,強化學生實際應用與操作能力。

3.結合生源特點設置工業設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規劃是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地方性院校必須重基礎、顯特色,并結合生源特點設置工業設計課程體系。例如,西安文理學院藝設系的生源為藝術類二本考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而機電系的生源為理工類二本考生,數理基礎相對較好,需要加強藝術實踐與創意能力。因此,可以考慮在不破壞原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增設專業模塊試點,待形成特色后,分別開設工業設計專業(藝術類)和工業設計專業(理工類),依托各系自有特征(如分別以陶瓷產品或者汽車產品)作為研究方向,補充完善西安文理學院設計學科的建設。藝術類方向是在藝術設計專業的現有學科體系中,增設藝術類工業設計方向模塊,加強工程基礎與實踐的課程設計。例如,專業必修課包括設計數學基礎、機械制圖、產品效果圖、機械基礎、產品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人機工程學、模型設計與制作、工業設計綜合實驗等課程;理工類方向是在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設置中增設工業設計模塊,專業課增強藝術造型能力的培養,如開設素描色彩設計、平面與立體造型、視覺傳達設計、產品效果圖、產品設計、設計材料與工藝、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等。專業選修課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環境藝術設計、家具設計、廣告與展示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包裝與裝飾設計、產品語義學、家具與照明設計、設計心理學等。

4.強調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

加強實踐環節是實現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地方院校的辦學思想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工業設計師的必要環節。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安排學生進行集中實踐環節的訓練,同時加強材料認識與模型加工實驗室建設。建立實訓基地,與地方企業和西安經開區工業設計產業園合作,加強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跟進了解學科前沿,與企業的設計創新需求相結合設置課程訓練和研究項目。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商業意識,爭取專業課題訓練、畢業設計能結合企業實際需要進行產品設計,畢業后能盡快轉換角色,適應企業的設計需要。此外,通過綜合素質教育,建立多類型學習環境通過適當安排學術科技創新、學科競賽、技能拓展、社會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對少數特別優秀的學生還可以制訂特別研究性計劃,直接參與企業研發項目,也為企業培養和儲備高級復合型設計人才。

本文以西安文理學院為例,討論了地方院校工業設計的專業設置、培養方式、師資建設以及課程設置等問題,一方面可以推動工業設計教育在西安文理學院的健康發展與建設,探討新的設計教學模式,建立交叉培養機制。另一方面,為適應西北地區經濟發展,配合經開區工業設計產業園的建立以及對應用型工業設計高級人才激增的需求,謀求一條適合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的、以建立校企聯合、工業設計培訓基地為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之路。

參考文獻:

[1]工信部聯產業,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2010]390號文件).2010-7-22.

[2]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工業設計專業本科設置基本條件.2001-9-26

[3]西安文理學院藝術設計系,西安文理學院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計劃.2011-9-18.

[4]李微.對我國當代設計教育的思考[J].設計藝術,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