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與大學生體育需求的比較研究
作者:西安體育學院學校體育教研室 陜西西安 王曉艷
發布時間:2012-12-03 16:55: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運用問卷法和數理統計法、對西安市大學生體育態度、體育知識需求及教學模式進行了全面、客觀的調查研究;分析了在“健康第一”和素質教育新理念的指導下西安市普通高校近幾年體育課程的實施情況,是否能主動適應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意見和對策,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關鍵詞] 普通高校 體育課程 體育需求 比較研究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為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社會和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基礎上,在總結以往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于2002年8月印發了新的《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新《綱要》是針對高校體育的現狀與未來,從社會發展、體育發展、學生身心發展的新視角對高校體育課程進行的規劃與設計。高校體育要想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就必須依據新《綱要》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以滿足大學生的體育需求。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西安地區9所普通高校720名學生、100名學歷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一線體育教師作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制定問卷,其中問卷的發放采用了兩種形式:一是教師問卷,二是學生問卷。其中,學生問卷:發放720份,回收687份,有效問卷682份,有效回收率94.7%;教師問卷:發放100份,回收96 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回收率96%。將所獲得的信息和資料在PC機上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1.5和EXCEL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研究結果與分析
1.普通高校體育理論內容現狀與學生體育需求的比較分析
在普通高校開設體育理論課知識,78.1%的學生認為是有必要的,豐富的理論知識是指導體育實踐的基礎,是進行科學鍛煉的前提條件之一;哪些具體的理論內容應讓學生了解或掌握是關鍵所在。調查的數據顯示學生比較喜歡的前6項內容是: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55.1%);體育鍛煉與營養(53.1%);體育衛生保健知識(49.1%);體育鍛煉方法(47.3%);體育欣賞(43.4%);時尚體育項目介紹(40.0%)。這些內容占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是大多數學生所渴望了解的知識。
如圖1所示,西安地區許多高校的體育理論課現狀和學生在這方面的體育需求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就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鍛煉與營養方面的內容,學校的現狀基本滿足了學生的需求。
理論知識現狀和學生需求差異較大的是:時尚體育項目介紹、體育欣賞、體育鍛煉方法、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體育鍛煉與社會適應,身心健康與自我評價,醫務監督與運動損傷的預防等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
存在差異的另一方面體現在體育價值和體育運動項目基本知識介紹等內容,學校所開設的這些內容已經超出了學生在這方面的需求。
圖1 學校體育理論內容與學生理論知識需求的對照圖
2.體育理論課授課形式現狀和學生需求的對比分析
在大多數普通高校中,學生認為開設體育理論課是必要的,但是,學生對學校開設的理論課授課形式的態度卻不容樂觀。處于滿意水準之上的僅占36.1%,其中,較滿意的占30.7%,非常滿意的占5.4%,有63.9%的同學不滿意自己學校理論課的上課形式。
調查顯示,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授課形式仍以課堂教學為主,占了總數的81.5%,其中沒有開體育理論課的學校占了16.3%。但是,隨著體育課程的改革,學生迫切希望體育理論課的上課形式由傳統的課堂教學向開放型的體育講座、知識宣傳欄和座談的形式轉變。
體育理論課授課形式的現狀和學生的要求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之一在于“供過于求”,如學校所提倡的課堂教學形式遠遠超過了學生對其形式的呼聲。差異之二在于“供小于求”,如學生希望通過體育講座、知識宣傳欄和座談的形式獲得所渴望的體育知識,而學校很少甚至沒有采用這些開放型的上課形式。
3.體育實踐課內容與學生體育需求的對比分析
從本次調查中抽出的學生較喜歡的13個體育項目中,男、女大學生的喜好存在差異,在某些項目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融合。男生喜歡頻率高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對抗性強、活動量大、技藝性較高的運動項目上,如籃球、足球、游泳、跆拳道、排球等。女生主要喜歡藝術性強、活動量較小的運動項目,如健美操、現代舞、體育舞蹈、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網、對抗程度較低的項目。還有一種較為明顯的現象,有些項目是男生、女生都喜愛的活動。一是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由于受學校中當前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偏少的影響,而且這三個項目需要參加的人數少,又可以在很小的活動空間里進行,于是從事的人較多。二是籃球、排球、游泳運動,這些項目受青年人的普遍喜愛,可以有組織的開展,也可以幾個人進行娛樂。三是體育舞蹈、野外探險、登山等休閑運動,學生對休閑娛樂活動的需求快速膨脹起來,不僅僅體現在閑暇時,在體育實踐課中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是隨著體育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趨勢。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按開設頻率排在前10位的是:籃球(96.7%)、排球(92.4%)、足球(92.4%)、健美操(83.7%)、乒乓球(75%)、網球(71.7%)、武術(70.6%)、體育舞蹈(57.6%)、羽毛球(54.3%)、跆拳道(34.8%)。學校所開設的體育實踐課內容與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間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從實踐課的內容方面,除了休閑活動內容外,學校所開設的內容可以滿足一部分大學生的體育需求,隨著體育的發展,休閑娛樂活動逐漸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于是他們希望通過學校的體育實踐課來獲得這方面的內容。從學生的態度來看,48%的人對體育實踐課內容的態度處于滿意水準之上,其中,比較滿意的占41%,非常滿意的人數占7%;素質教育環境下,學校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目前所開設的體育活動課還沒有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
4.體育實踐課授課形式與學生需求的對比
學校體育實踐課以課堂教學的占到89.2%,而大多數學生希望體育選項課和選修課形式是:俱樂部占71.7%,課堂教學47.8%,體育協會占27.2%,社團占15.2%。由于大多數同學通過以前階段的學校體育和其他形式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體育知識和科學的鍛煉方法,于是他們希望體育選項課和選修課能采用課堂教學和俱樂部、體育協會及社團相結合的形式開課,甚至條件好的學校可直接采用俱樂部、體育協會與社團相結合的形式。
5.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現狀與學生需求的比較分析
據調查西安地區普通高校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形式頻率較高的前五相是:校內比賽(71.7%)、運動隊訓練(44.6%)、早操(42.4%)、體育節體育周(23.9%)、班級體育鍛煉(20.6%)。
學生喜歡的課外活動形式是:野外體育活動(73.9%)、校內比賽(69.4%)、校外體育(60.2%)、體育節、體育周(55.4%),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校外體育活動在西安地區高校中開展較為貧乏,學校所開設的課外體育活動主要是校內的體育活動,而學生希望課外活動的空間由校內轉到校外這樣一個較寬闊的空間。新的指導綱要從大課程觀出發,將體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包括運動訓練納入課程之中,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的課程結構。課程結構的這種變化,要求學校今后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假日,開展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體育夏(冬)令營、體育節、郊游等各種體育活動,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
結 論
體育理論知識內容缺乏實踐性、針對性、長遠性,而且實用價值不高,與學生體育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體育理論課授課形式主要是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而與學生需求存在較大差異。
體育實踐課內容可以滿足一部分學生的需求,體育實踐課授課形式主要是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與大學一、二年級選項課,高年級體育協會、俱樂部等形式的體育需求存在一定差異。
課外體育發展嚴重滯后,“課內外一體化”在實踐中仍然難以落實,不能滿足學生對校外體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G].教育部,2002,8:6.
[2]李蔚.高校體育課程發展趨勢與改革方向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27(2): 106-108.
[3]張建華等.美國最佳體適能教育計劃及其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01(1).
[4]鐘啟泉.體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5] 毛振明.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體育發展問題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16-18.
[6] 郝光安.人文教育觀與大學體育課程改革[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8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