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學評價現狀評析
作者: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秦 婷
發布時間:2012-12-03 16:41: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教學評價是關系到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的重大課題。在國際教學評價發展到第三代的今天,我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評價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卻比較緩慢。文章將針對我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學評價的發展現狀,對我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學評價研究的深度、實踐操作的廣度進行客觀闡述。我國高校更應當抓住契機,積極完善和發展各項教學評價研究,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
[關鍵詞] 教學評價 英語寫作課程 評價體系構建
引 言
教學評價的發展已有近百年歷史,隨著各國對教育素質的重視,教學評價研究在世界范圍內被各國學者所青睞,各種評價方法也應運而生。我國學術界對教育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晚,在教學評價理論和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上還處在緩慢的發展期,而針對獨立課程的教學評價研究發展則更為滯后,尤其是高校英語寫作課程,目前各高校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依然沿用早期的成果評價法,即通過考試成績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終結性評價。本文將針對這一具體問題,對我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的評價現狀進行綜合性評析,以期對高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學評價的發展有所幫助。
國外教學評價研究的發展現狀評析
國外教學評價研究發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教學評價研究建立在泰勒R.W.的教育評價觀基礎之上 [10]。該模式指出:評價者以一定教育目標為指導,根據教育者所希望的、學生應掌握的內容和方法,將教育目標行為化,對學生進行測量或檢查,以學生行為達到目標的程度為基礎來對教學的效果做出判斷。這種評價方法重視單一的成果評價及評價的社會價值,對學生的個體價值和教學過程中的變化及表現并未體現。該方法的最大缺陷是將教學活動作為一個靜態過程,忽略了教學的動態事實,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教師的個性特征進行評價時無法反映其動態的多元性,也無法真實反映 學生的具體發展與變化。
第二代教學評價方法通常被稱為“過程描述法”,側重描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變化與發展。這種評價方法依托布魯姆(1987)提出的“以目標達成度為中心, 注重適應并發展每個人能力” 的教學評價理論,將一門學科的教與學過程分成活動開始、活動過程、目標達成三個階段,并根據不同階段提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方法。第二代評價方法有較強的完整性,重視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長久發展。此類評價方法特別重視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全員參與;強調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外部與內部評價相結合。但是,該方法只強調了評價的管理作用和功能,忽略了評價主體及評價價值的多元性特點。
第三代評價法伴隨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等概念的引進,強調構建系統的評價體系。第三代教學評價研究將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與前兩代評價理論和現代教學實踐相結合,提倡構建多元性教學評價體系,側重體現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相互間的交流、理解、啟發、學習以及共同的發展和變化。該評價方式將教學過程視為雙向的動態過程,強調雙向的心理建構,有更加科學的評價標準,較為靈活的彈性化指標和合理的多維評價體系。
可以看出,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學評價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教學評價已經具有專業性實體依托,各種評價中心和機構應運而生,借助各種評價實體,通過規范化操作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深化。第二,教學評價研究開始注重跨學科研究,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不斷涌現。由于評價主體和客體的復雜性和多元性,認知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的各類研究方法被大膽地引進到教學評價研究中,與早期的評價理論相結合,使得評價研究的方法更為科學,研究手段更為多元,研究結果更為真實。第三,教學評價活動不僅考查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有針對各門課程更具體細致的評價,將評價活動分類、分階段,因而積累了大量有效的實證研究經驗。
我國高校英語課程評價及英語寫作課程評價研究現狀
1.我國教學評價研究大多滯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實證性研究正在起步
我國關于高校英語教學評價的研究依托英美教學評價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和方法的探索上,實證性研究經驗還比較缺乏。如:葉立新[9]結合美國評論專家古巴和林肯德評價理論提出了“案例教學評價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案例課程的評價、對案例教學(實施過程)的評價、對教師和對學生的評價等幾個方面。案例教學評價所涉及的層面是復雜多樣的,在評價方法上傾向于多元化。該評價法的關鍵問題是怎樣將案例教學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地主動學習,內化理論,最終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此外,田漢族[10]對三代教學評價理論及方法進行了詳實的評析,并指出現有的教學評價模式是以主客二元對立思維為基礎、以知識獲得為主要目的,已不適應網絡化社會、終身教育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而第三代教學評價方法“交往—發展性教學評價”是在批判傳統教學評價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思想,確立了績效、職責、素質、關系四個標準,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關系性、績效性五類指標。這種評價以人文精神為導向,有利于師生的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改善評價者和被評價者關系,有利于反映交往教學的整體狀況和個性特色,是一種促進教育改革深化的新的評價模式。羅少茜教授也指出,當前我國的英語教學評價所普遍使用的方式為終結性評價,這樣的方式具有不完整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多次 強化分數的作用,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持久性。英語教學評價應當做到教、學、評三位一體,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多方面評估。浙江師范大學的英語教學RICH項目在注重培養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將學習與應用相結合,學會反思和批判。RICH教改項目不再采用傳統的終端考試評價制度,而采用檔案袋評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成長過程[11]。霍力巖[12]對多元智力理論評價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多元智力理論對我國的教學評價發展有四點啟示:(1)從符號到場景:在真實的情境中評價學生的發展;(2)從靜態到動態:評價學生的發展過程;(3)從單維到多維:多元化地評價學生的發展;(4)從統一到多樣:尊重并評價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我國的教學評價研究正逐步從第二代的過程描述法向基于多元智力論的第三代評價法進行過渡,但因為絕大多數的研究是建立在發達國家教學評價理論和實踐之上,因而很難產生獨特并有創新性的評價理論和模式;此外,這些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實踐性的評價活動雖有個別院校展開,但還未形成較為成熟、獨立的評價體系和實證性研究成果。
2.高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學評價研究較為滯后,實證性研究極度缺乏
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的教學評價研究主要還停留在第二代評價理論和方法的討論及運用上。王學鋒副教授[13]提出的形成性評價反饋循環模式,就建立在第二代教學評價理論上,通過強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評價及反饋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制定學習目標, 確定學習策略, 借此達到使學生取得學習效果的自我監控、反思和調整的內部作用。何向明和穆林華[14]通過對近些年來許多美國中等學校所采用的“六項指標” ①(Six Traits)寫作評價系統進行分析,指出高校英語寫作課程的教學評價應當借助“內容+構思”的評價視角,突出評價的易懂性。但是,以上兩類評價方式都沒有關注評價主體和客體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化因素。此外,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英語寫作評價應當分為不同層面來進行,如盧杰[15]就指出:根據不同評價目的和側重點,英語寫作評價可分不同的層面來設定評價標準,如語意層面、詞匯層面、結構層面等,既可以用整體性評價標準也可以用分解式評價標準。但是,也有一些學者已經開始借助網絡平臺,探討多元化體系的構建,如柴改英[7]就倡導應著力建構基于博客的英語寫作評價體系,不斷探索通過寫作評價環節培養外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看出,國內學術界已經開始關注具體針對某一門課程的評價研究,其中包括英語寫作課程的評價研究。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評價研究的發展速度仍比較落后,未形成一定規模。雖然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上,我國專家也提出了很多評價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絕大多數高校還是按部就班,沿用第一代的終結性評價方法。因而,各高校針對英語專業寫作課程的實證性教學評價研究和具體的實踐活動成果基本為零,關于寫作課程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成果也寥寥無幾。
造成高校英語寫作課程評價發展滯后的主要成因
首先,我國教學評價研究的起步較晚,外部環境不夠成熟,因而限制了實證性教學評價研究的發展進度。而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成果形成的時間較長,產生的是遠期效益,因而國內大多數高校在資金和人力投入上有所顧忌,導致研究經費嚴重不足,很多具體的實踐活動無法開展,研究人員也只能止步于理論探討階段。其次,傳統觀念通常將英語寫作課程評價歸屬于英語教學評價的分支,認為聽、說、讀、寫是四個緊密結合的子環節,在評價過程中習慣性的進行四個環節的整合性評價,寫作評價體系的獨立地位則無法確定,其重要性也往往被忽視。再次,絕大多數研究人員通常認為,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每一個子環節的觀察及評價最終都是服務于評價學生整體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成果的最終評價。因而,英語寫作課程評價不應當有獨立的評價地位。傳統觀點賦予寫作評價的這種從屬性的定位,只能單方面反映學生是否可以運用英語較好地表達思想,不能借助學生的語言運用情況來考察和分析學生的思維和學習心理,沒有從一個更合理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從屬性地位限制了英語評價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導致英語寫作評價只能運用單一因素的評價模式,忽略了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實際狀態,無法達到多元化評價所需要的條件。
高校英語寫作課程評價發展的意義
1.社會意義和價值
自國家教育部頒布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以來,國內高等教育的相關部門都積極從教學的各個領域入手進行改革和創新。我國新的教學改革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進一步強調通過更為科學化和人性化的教學模式來不斷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教促學、以評促教,將教學、評價及學生個體發展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只有通過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實現。因此,大力發展高校英語專業多元化寫作評價研究及相關體系的構建,不僅是順應目前國內外教學評價研究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強我國高校專業英語寫作 評價研究方面競爭實力的迫切需要。
2.學科意義和價值
寫作評價是寫作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高校英語寫作評價^研究的發展,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最終會更好地促進整個英語教學評價的發展。寫作評價的發展及合理構建,將評價過程轉換為幫助學生個體不斷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不僅是對學科發展的促進,更是對學生思維和創造性的發展和肯定。同時,英語寫作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將寫作教學和評價作為一個動態性整體,在整個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評作為一個循環的過程,不僅對學生的行為、心理及表現進行評價,同時還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變化進行記錄和描述,結合教師和學生的雙向反饋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結 語
教學評價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尺,也是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的目標和動力。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學評價研究發展到今天,已經有較大的規模和合理、科學的體系,評價方式也更為多樣,評價手段也更為規范。而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評價研究還正處在從第二代向第三代評價方法邁進的過渡期。同時,應當特別指出的是,相對于我國整體評價研究發展而言,高校英語寫作課程評價的進程更顯得較為落后。因而,只有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確立高校英語寫作課程評價的獨立地位,加大資金和人力的投入,不斷嘗試,將第二代和第三的評價方法大膽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才能為構建合理、科學的高校英語寫作課程評價體系積累有效的實證性研究成果,最終促進整體性的英語教學評價研究的發展。
注釋:
①“六項指標” (Six Traits) 的寫作評價系統。這套評價系統由美國西北地區教育實驗室(NWREL) 于1996年推出,是該實驗室所設計研發的一整套寫作教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研究人員依據多年考察探究的結果為這套系統設定了六個評價項目(內容、構思、觀點、措辭、語句流暢、格式規范) 及與之配套操作的五級評分標準(5=優; 4=良; 3=中; 2=及格; 1=不及格) 。這套評價系統的突出特點是它所包含的六個評價項目是直接與教學項目相對應的。也就是說, 該體系下設的寫作教學系統的教學內容與其評價系統一樣也是由上述六個方面構成的。
參考文獻:
[1]Bloom, B. S. 邱淵等譯.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2]Cohen, Andrew D.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 [M].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4.
[3]Gardner, H.,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2nd) [M].New York: Basic Books, 1993.
[4]Gardner, H.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5]Joe L. Kincheloe, Shirley, R. Steinberg General Editor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Reconsidered [M].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New York, 2004.
[6]Madaus, George F.O’Dwyer, Laura, M. A Short History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Lessons Learned [M].Phi Delta Kappan, 1999.
[7]柴改英,酈青.外語創新能力發展:基于博客的英語寫作評價體系重構[J].山東外語教學,2010,(5):38-43.
[8]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貧家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
[9]葉立新.案例教學評價理論也方法探析[J].北方經貿,2007,(8).
[10]田漢族.第三代教學評價理論——交往-發展性教學評價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9).
[11]羅美娜.RICH 教改的學習檔案評價個案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7,(2).
[12]霍力巖,趙梅清.多元智力理論的評價觀及其對學生發展評價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4).
[13]王學鋒.形成性評價反饋循環模式與英語寫作教學評價原則及措施[J].解放軍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
[14]何向明,穆林華.關于英語寫作評價視角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 2006,(11):45-50.
[15]盧杰.芻議整體性評價和分解式評價在不同層面寫作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9,(14).
[16]趙明仁,王嘉毅.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0) :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