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瓦西里·康定斯基憑借自身對音樂的敏感和精通,極大地促進了抽象主義繪畫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成為“聲音——圖形”繪畫技法的集大成者,被稱為是“二十世紀的喬托”。文章通過對康定斯基繪畫作品中音樂性特征以及音樂性創作方式的分析,從而挖掘此種繪畫技法的藝術內 涵和審美價值,以此來提升我們的藝術創作與審美水平。

[關鍵詞] 康定斯基 繪畫作品 音樂性

俄羅斯著名音樂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被稱為是抽象畫理論與實踐的鼻祖,有著“二十世紀的喬托”之稱。然而,此種繪畫風格的形成卻來源于康定斯基對“聲音——圖形”繪畫技法的不斷研究和探索。他在《自傳》中曾這樣描述音樂表演與繪畫創作之間的關系:“繪畫是不同世界雷鳴般的碰撞,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都恰似宇宙的創造一樣——通過各種樂器渾然一體的喧囂所形成的猶如山洪暴發的那種巨大聲響,來創造一支交響樂,創造一支天球的音樂。”基于此,才使我們有機會運用“音樂”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其繪畫作品,從而獲得一種別樣化的藝術體驗。

康定斯基繪畫風格的演化歷程概述

瓦西里·康定斯基于1866年出生在莫斯科。他的一生除了創作730幅水彩畫和738幅油畫之外,還留有諸多經典著述,其中包括《論藝術的精神》、《關于形式問題》、《點、線到面》、《論具體藝術》等等。

總體來說,以1910年為限,康定斯基的繪畫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早期階段,他非常重視畫面本身的表現力,注重通過線條、塊面、色彩的組構秩序以及平涂勾線的造型語言來形成簡約但卻富于裝飾性的圖像,因此,具有明顯的野獸派的畫風。這一時期,康定斯基已經有意識地強調音樂性與精神性在繪畫創作中的重要意義。

1910年之后,康定斯基開始轉向抽象主義的繪畫風格。他強調繪畫創作應充分表現人內心深處隱藏的東西,甚至為了突出作品色彩、形式中的音樂性和精神性,可以拋棄具體的形象。在很多作品中,康定斯基用薄薄的奶油色打底,上面繪制了大大小小的色斑以及激蕩、扭曲的線條,從而造就了一種夢幻迷離的視覺效果。

最終,康定斯基對于色彩與聲音律動之間共通性的追求使他走向了抽象主義的繪畫道路。在隨后的繪畫創作和理論研究生涯中,康定斯基都持之以恒地追求和表現這種“聲音——圖形”式的繪畫創作理念。

康定斯基作品中音樂性特征分析

康定斯基是第一個從內在情感關聯的角度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現在畫布上,從而奠定了抽象派畫風形成的基礎。

1.繪畫作品的“色調”猶如“音階”

康定斯基認為繪畫中的“色調”與音樂作品的“音階”存在極大的相通性,二者不僅都是傳達情感的手段以及營造特定作品的基本元素,而且二者本身在內在情感聯系上就存在一定的“互通”式或者是“對稱性”的內在聯系。康定斯基曾經在《論藝術中的精神》一書中這樣描述繪畫作品中的音樂特性:“藍色是最典型的天堂色。在音樂表演過程中,淡藍色是長笛,深藍色是大提琴,更深的藍色是雷鳴般的雙管巴斯,最深的藍色則是管風琴。而純粹的綠色則是通過小提琴以平靜而偏中的調子進行表現的。白色給人帶來沉寂般的和諧,猶如音樂中諸多停頓暫時中止的曲調一樣。淡暖紅色則是響亮、刺耳而又清脆的喇叭的聲音。紫色更像是英國號式木制樂器的調子。”由此看出,康定斯基繪畫作品中的每一種顏色都被賦予了一種音樂的想象,整個作品猶如一首紛繁復雜的樂曲。在他的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種創作理念,比如康定斯基1911年的作品《浪漫的風景》,里面有騎馬奔馳的造型、極具沖擊力的斜線以及對比強烈的色斑,整個作品猶如在演奏一曲奔放而又熱烈的交響曲。除此之外,還有《印象(音樂會)》、《夏》、《連鎖》等等,都能給人帶來“交響曲”式的音樂體驗。

2.繪畫作品的“構成”猶如“音響”

繪畫作品的構成就是采用除了色彩之外的點、線、面等諸多元素進行組合與重構的過程,通過形的方式抒發情感和架構整個作品布局。而這一過程在康定斯基看來也是一個完整的音樂表現的過程。在其經典著作《論藝術的精神》中,康定斯基提出了具有平面傾向所伴隨的音響、帶有銳音緊張傾向的音響以及直線音響等等,并且在繪畫作品中采用不同的點、線、面的構成來表現這些音響效果。由此,康定斯基提出了著名的“音樂性線條”的概念,也即是說幾乎所有的樂器都具有點、線、面的性質,單簧管、中提琴對應的是略粗或者是稍大的線條和點、面;短笛、長笛、小提琴對應的是極細或者是極小的線條和點、面。因此,音樂作品可以采用這種轉換規律轉化成繪畫作品,這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具有強烈的體現。比如其代表性作品《黑方形之中》,里面采用不同的線條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形狀,線條與形狀之間的交織、穿插與組構,使人產生一種安寧、和諧的室內交響樂的聽覺效果。另外,還有《即興30(大炮)》、《水彩(13號)》等等也都會給欣賞者帶來音樂般的享受。

康定斯基作品中音樂性特征的現代啟示

康定斯基在繪畫與音樂兩種傳統藝術之間建構起了一條特殊的紐帶,即通過抽象式的藝術創作與思維方式去挖掘現象背后的本質,理解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共通性因素。這既是抽象藝術的一種理論基礎和創作方式,同時也為我們理解藝術、創作藝術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那就是不同藝術門類雖然在表現方式上不同,但卻具有相通的情感表達規律,研究、發現并使用這些規律是提升藝術創作的一種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王莉萍.繪畫的音樂性及其他——對康定斯基繪畫藝術的文本解讀[J].藝術百家,2006(4):76-79.

[2]張爽婷.用心“聆聽”康定斯基——解析康定斯基作品中音樂性表現[J].山東文學,2008(10):65-66.

[3]鄭玲玲.解讀康定斯基的點線面抽象理論[J].電影評介,2010(20):33-35.

[4]郝爽.精神的描繪者——試述瓦西里·康定斯基的藝術思想[J].時代文學,2008(1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