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區管理”過程的幾點思考
作者:西安市高新三中 巨立憲
發布時間:2012-11-19 09:50: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精神,統籌教育發展,優化教育資源結構,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全面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從而實現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西安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大學區管理制”,從今年四月開始,大學區教育活動已在全市范圍內轟轟轟烈烈地展開。高新三中作為學區長學校,積極投身于“大學區教育”活動之中,對“大學區管理”進行了有益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筆者認為,如何使“大學區管理”發揮最大功能、取得最佳成績,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不斷探索。
“大學區管理”模式分為“緊湊型”、“松散式”兩種,下面就“松散式”的“大學區管理”以及我們進行的嘗試和探索談談我的體會。
一、 “大學區管理”的四個特點
(一)“大學區管理”巧在因地制宜
“大學區管理”以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指導和引導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健康發展。從另一角度來講,是薄弱學校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學習、汲取優質學校的管理經驗,以彌補薄弱學校管理上的不足,同時發揮薄弱學校自己的長處,在學習中不斷提高。但是,絕對不是在所有的成員學校中,全面“翻版式”的推廣學區長學校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及方法,不是用一所學校的管理制度、方法同化另外幾所學校。因為沒有萬能的管理方法。學校管理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況且學校不同、生源狀況不同、師資力量不同、教育環境和設施設備條件不同,所以不能照搬另一學校的管理模式。正確的方法是先找出本校工作的主要差距、不足,然后大家一起從優質學校的管理中尋找有益的管理方法,研究具體的對策。同時發揮薄弱學校的優勢,引導外校的管理經驗與本校的管理長處結合,創造性地進行學校管理的探索,以促進成員學校快速發展。
(二)“大學區管理”活動難在“量”的“適度”
大學區教育活動并非越多越好,特別是大型教育教學活動。因為成員學校之間的有一定的距離,領導和老師們過分頻繁地參加各種活動,必然打亂本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老師們就不能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搞教學。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扎實細致的工作,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不宜經常打破。如果大學區的大型活動過多,且老師們全體或者大部分老師調課參加,必然影響本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大學區的“活動量”把握適度性原則非常重要。
筆者認為,大學區的大型活動一學期不應該超過兩次,特別還要禁止全學區的老師全體停課參加活動。若要開展全學區老師參加的大型活動,應該放在周末。在周內的大型活動,各學科只能派代表參加。如果需要全校各學科派出代表參加的活動,一學期一般不能超過兩次。大多數活動的開展應該在網上交流,建立各學校處室主任、教研組長和老師之間的內部交流平臺,盡量避免領導和老師奔波于校際之間。否則,看起來活動轟轟烈烈,其實效果并非扎扎實實,不但沒有促進工作,反而影響各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大學區管理”妙在主抓“重點工作”
學區長學校對成員學校的帶動與引導應該從重點工作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分清輕重緩急,而不是事無巨細,全面開花。也不是大學區管理工作越細越好,更不是各項工作齊頭并進,而應該先抓重點工作,突出重點,以點帶面。
影響一個學校發展的重點工作是什么呢?
對于一個學校來說,影響其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有:學校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教學常規管理和課堂教學效率研究;德育工作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探索;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課題研究工作。大學區管理工作應該先從上述重點工作開始,逐步推進,由點到面,最終達到全面帶動,全面發展的水平。
(四)“大學區管理”貴在校長工作主動
所謂貴在校長工作主動,就是學區長學校的校長和成員學校的校長都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大學區活動,達到“雙主動”的理想狀態。
在“大學區管理”實施的過程中,學區長學校和成員學校都要有積極性。對于學區長學校而言,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和無私的胸襟,樂意把自己學校所有的先進管理方法和經驗全部拿出來與成員學校共享。同時全心全意地為成員學校提出有益建議和幫助,且善于發現各成員學校的長處和閃光點。還要有一種平等、民主、學習的態度,而不能以名校自居或者以領導者自居,對成員學校橫加指責。學區長校長要充分調動成員學校校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相信成員學校的校長,依靠各個校長做好各個學校自己的工作,履行好校長的職責。
對成員學校而言,校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虛心好學的精神更為重要。如果成員學校的校長事業心差,且不虛心好學,那么,該校的工作面貌就無法改變。為了調動成員學校校長的積極性,應該確定每學期召開一次各學校工作改進總結會,制訂出學校工作創新發展評價體系。此體系由大學區內所有學校共同制訂,每學期進行一次評價。
二、我們“大學區管理”的具體實踐
從今年四月份開始,我們基于上述四點思考,開展了以下工作,成員學校的面貌變化比較大,老師收獲也比較多,效果比較顯著。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主動到各校了解情況,制訂大學區活動計劃
今年四月份,西安市雁塔區管理制度文件下發后,我帶領我校教務處主任、辦公室主任,分別到各成員學校去了解成員學校的情況,征求成員學校校長意見,制訂出大學區活動計劃初稿,然后再召開第一次大學區管理的校長會議,會上討論了大學區活動的內容和活動方式、一學期活動次數以及注意的問題。
(二)“大學區管理”活動的具體內容。
1.學校管理制度及老師考核辦法交流。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師的考核評價辦法,對一所學校的管理尤為重要。在這一活動中,我們要求各學校將本校的管理制度、教師考核辦法進行校際之間交流。各學校學習兄弟學校的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吸取其有益的內容,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這一工作從上學期期末開始到本學期期初結束。
2.教師培訓工作。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以校本培訓、網上交流培訓為主,學校派代表參加大學區培訓為輔。這樣,各校的培訓大家都可以共享,而且不會影響各校的正常教學工作。上學期我們舉行的培訓有:
(1)請市課改辦專家作課改工作報告,在高新三中舉行,成員學校派代表參加。
(2)請陜西省宜川中學原政教主任作“學生自主管理”的報告,我們全程錄像,將其內容上傳至高新三中校園網的“大學區活動專欄”,供成員學校下載觀看,以培訓各校班主任。
(3)上學期高新三中還舉行了教師師德演講活動,講述我們學校和教師身邊發生的故事,內容非常感人,教育意義很大。我們全程錄像,制成光碟,發給各成員學校,由各校選擇觀看。
(4)在暑假期間,各校對老師都進行了培訓,我們把專家所作的培訓報告錄像制成光碟在校際之間進行交流。
3.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是一項長期工作,這一活動我們主要放在年級組和教研組這一層面進行,注重學科對應、年級對應,注重實效。我們上學期開展了:
(1)初三年級復課研討會。各學校派出初三教師參加高新三中初三復習觀摩教學活動,并請省教科所專家點評分析,最后大家一起研討,參加活動的老師普遍評價很高,效果很好。
(2)由學區長學校及成員學校派出優秀教師,到各校上示范課,大家一起研究點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各教研組自行安排,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到兄弟學校聽課,極大地調動了教研組和學科組積極性。
4.教學常規檢查及交流。本學期,我們組織學校教務主任對每所學校的教務工作和教學常規進行檢查,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最后形成總結材料,以促進各校的教務工作。
5.政教工作計劃交流,組織各校政教主任完成。
6.班主任經驗交流活動。各校自己先組織本校的班主任經驗交流活動,選出優秀班主任,在各校巡回作經驗介紹。
7.小課題研究交流活動。
8.建立考試評價體系(以自我評價為主)。
(1)每學期期末用統一試題考試,然后統計成績下發,各校內部分析,尋找差距,制訂下學期的奮斗目標,大學區不予評價,也不排隊。
(2)每學期,各學校要進行一次大學區工作總結,自己評價一學期來本校工作有何變化、創新,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共享,以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上述活動的開展,既抓住了學校管理的主要內容,又不會給老師帶來過重的工作和思想負擔,既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能穩步促進各校快速發展。
三、對“大學區管理”進一步發展的設想
筆者認為,我們目前所進行的工作,還只是“大學區管理”初始狀態的工作,是對我們現有學校管理機制的改良和改進,要真正實行教育制度的改革,真正達到教育公平化,同時促進各個學校整體優化發展,就必須以大學區管理制為契機,最終促進教育管理機制的徹底改革。改革的思路如下:
(一)真正落實校長負責制
落實校長的負責制,就是落實校長對學校人權和財權的管理制度。其方法是:在大學區管理的促進下,各個學校的辦學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選好校長的前提下,上級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財務進行預算管理,具體使用由校長支配,每年至少審計一次。在人事管理上,上級領導主要抓人事計劃工作和老師招聘條件的把關工作。學校人事管理由校長負責,同時制訂出校長考評辦法,對校長進行年度考核和任期制的管理。
(二)對教師進行流動性管理
即每個教師在一所學校工作時間為6~10年,工作滿6年后就可以流動,工作10年后必須離開這一學校,校級領導也是如此。離開學校的教師在區內進行競聘上崗,各校校長組織專家團隊按一定程序招聘考核教師,上級行政部門監督。這一方法對每位教師都有壓力,同時也能激勵教師平時加強業務進修和師德修養。
(三)從政策上對偏遠學校和薄弱學校進行傾斜
上級行政部門應制訂政策,在經費上、辦學條件上對偏遠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從待遇上對薄弱學校的教師進行傾斜,給地域偏遠學校教師發一定的補貼,以鼓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和偏遠學校工作,這比目前臨時支教的方式效果好得多,這樣才能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各個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平提升。
教育管理機制改革若能逐步深入到這一程度,就能最終達到教育公平化、辦人民普遍滿意的學校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