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我國目前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幾項主要指標均低于發達國家,如身高、肥胖等。于是,國家教育部、衛生部等部門便迅速出臺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的營養及鍛煉,不少地方便實行中小學生營養早餐制,增加學生的在校 活動和鍛煉時間,以期改變中小學生身體狀況,增強中小學生體質,這是值得肯定,也是深受歡迎的。

其實,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據國家某心理研究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報告稱,我國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日益增加,但卻未得到社會和家長的重視。從對1100名初一到高三學生進行的調查測試中發現,患有人際關系不良、自卑、神經質、情緒憂郁、狐獨等心理疾病及癥狀的學生最低達10%,最高達40%。中小學生出現上述多種心理問題,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社會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視不夠。國家把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相比較而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還是不夠。全社會比較關注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傳統美德、遵紀守法、行為養成等教育,而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與指導往往未能真正關注,采取的措施也顯得蒼白無力,收效甚微;專門為中小學心理教育服務的機構數量太少,難以滿足現實需要;各種媒體特別是網絡傳播的管理存在不少漏洞,黃賭毒依然在影響著中小學生。

2.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盡管教育部門出臺了一些文件,要求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編寫了教材,但基層學校由于缺乏專職心理教師,本應開設的心理健康課形同虛設。有的中小學受條件所限,沒有建立學生心理咨詢室,學生心理教育的活動也很少開展,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家庭教育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家庭、家長普遍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業成績,只滿足于孩子吃好、營養跟上。現在大部分家長的普遍對孩子的心理狀況缺乏了解,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對孩子更無從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與指導。

4.學生自身缺乏正確的判斷、抵御和調節能力。由于現在學校普遍重視應試教育,忽視素質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各種考試,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加之,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與指導不夠科學規范,學生很難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各種現實的壓力,遇到挫折、誘惑,無法面對、無法抵御,于是便出現多種心理問題。

對目前中小學生中出現的多種心理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特別是學校的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加強和改進。

1.要充分認識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重要性。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包括心理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民族的未來。目前,培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和關注,我們國家更應予以重視。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的需要,是中小學生成長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確保中小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需要。

2.國家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內容中的重要方面予以重視。建議國家盡快研究制定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劃或綱要,在廣泛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臺相關教育指導及管理文件。設立國家、省、市級專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投入資金,增加專業人員,為廣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與服務。與此同時,國家應采取措施,加大網絡等媒體的管理力度,凈化社會環境,嚴打黃賭毒,為青少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環境。

3.教育部門及中小學應切實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真正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堅決改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切實重視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議教育部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課程計劃,盡快研制課程標準,修訂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中小學必須嚴格按照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盡快培訓專職的心理教育師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要克服困難,在規模較大的中小學建立心理咨詢室,向學生開放。要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教育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培養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和抗挫折能力。

4.要重視發揮家庭教育的能動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成長的首位教師。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應發揮主導作用,成立家庭教育委員會,建立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培訓,向他們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廣大學生家長應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學業成績的同時,更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家庭教育真正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除上述措施外,改革現行教育評價、學生評價及考試招生制度等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