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作者:陜西省南鄭縣華燕學校 ■文/歐陽輝
發布時間:2012-10-31 09:30: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現代信息技術在改變著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教育的變革。它以強大的技術優勢豐富了人們獲取教育信息的渠道,提供了一種基于“電子平臺”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使教學資料的收集、教學過程的形成、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都發生了質的改變,尤以美術教學受益最大。
一、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方便了教學資源及學生資料的搜集
(一)教師的備課講究備教材和備學生兩部分,根據美術課的特點,經常需要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面對課堂才能做到“有備而來”, 特別是上欣賞課僅僅依靠課本上的圖片是不夠的,以往教師還需要在課本外尋找豐富的圖片,比如從報刊、網絡上進行大量的搜集,再把它剪下來或打印出來,在講課時也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口頭描述,學生對此興趣不濃。而采用電腦、投影儀教學后,美術課的欣賞部分則大為改觀,變得情趣盎然。
(二)信息技術的普及也為學生提供了課前預習搜集資料的有利條件。如:在第七冊《剪紙故事》一課教學中,學生按照我課前提出的預習任務,網上搜索相關的剪紙故事如《老鼠嫁女》,及繪畫、剪紙、泥塑等及動畫資料,在此過程中學生已經被本課的有趣內容大大吸引,待課上交流信息環節時,學生的展現欲望極其強烈,進而促進了課堂整體氣氛的升華,為師生的雙邊活動及教學的順利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二、巧妙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精心設計好這個環節,使學生從新課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于學生學習新知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二)強化認識,啟思誘探
1.創設情境,培養情感。
“情感是審美行為的支柱,也是審美認識的具體體現。”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把靜止的教學信息與具體的審美實踐結合起來,給予學生審美心理刺激,增強教學的感染性和實效性,使具體生動的審美實踐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用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素材,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如:我在教學《快樂的舞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感受舞蹈的藝術魅力,我從網絡上找來舞蹈家楊麗萍在今年春晚上的舞蹈《雀之戀》讓學生觀看,扎實的舞蹈功底,生動的表演,學生為之所震撼。我又播放了本班學生在“六一文藝匯演”的舞蹈圖片,照片上小演員臉上洋溢的笑容讓學生深刻感受舞蹈時的快樂。并且還專門找了古代巖畫中刻繪的舞蹈圖像,粗放簡練、古樸稚拙的舞姿造型,消除了學生畫舞蹈人物的為難情緒。學生沉浸在對大師以及本班學生舞蹈的無限回味中,創作很快進入狀態。收到了一般課堂所不及的教學效果,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營造情緒,引導創作
引創環節是引導鼓勵學生將以上環節中學到的知識、本領大膽應用、創新,個人或小組完成一件新穎獨特的作品的環節。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合適的音樂烘托創作氛圍,使學生邊創作邊聽音樂,感受著樂曲的獨特旋律給他們帶來的美的享受。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創作激情。
(四)實物投影,展示評價
實物投影的廣泛應用更是舉不勝舉。課本上圖片的自然呈現及再放大;教師示范繪畫、制作等技能的環節;學生作品展示的環節都可以隨時使用實物投影達到很好的展示效果。自己的創作能否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在孩子看來極其重要。利用先進的實物投影可以清晰地將作品展現在全班同學面前,供大家欣賞、并啟發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用簡單的語言評價自己和同學的作品。
另外,這種純粹的視覺藝術在大屏幕上的超大顯示同時照顧到了課堂上的所有學生,而不僅僅是前排的部分學生可以清晰地觀看所有的展示,這就充分體現了教育教學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
總之,在美術課教學中,只要我們巧妙地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其作用,就能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全面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