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應注重概念教學
作者:陜西省楊陵區揉谷中學 ■文/張永林
發布時間:2012-10-31 09:16: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在探索概念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其數學素質,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一、概念形成的途徑
1.比較法。通過比較概問的異同點,總結出概念的本質屬性。
2.類比法。通過兩個概念或多個概念之問的類比,使學生明確概念間的聯系,建立概念系統。
3.歸納法。有些數學概源于現實生活,是從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教學中要通過一些感性材料,創設歸納、抽象的情境,引導學生提煉數學概的本質屬性。
4.數形結合法。重視圖形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借助直觀進行思考。
5.利用現代教學技術。通過設計動態圖形,利用旋轉、平移、分割、疊加等手段,直觀清晰地展示概念的發生、發展、變化、演進的過程,促使學生的認識從片面到全而、從現象到本質。
6.適當運用變式。在教學中運用圖形變式、語言變式、符號變式等手段變更對象非本質因素,對抓住本質因素,進行準確概括是十分必要的。
二、概念引入的方法
1.運用直觀手段引入。向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材料,如采用實物、模型、掛圖或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豐富感性認識。
2.通過生活實例引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加強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豐富的實例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3.通過舊知識引入。許多概念建市在已有概念的基礎之上,是舊概念的延伸和發展。教師通過復習相關的舊知識,巧妙地過渡到新知識,既自然,又能保持知識的連續性。
4.通過實驗引入。心理學家認為,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能夠在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講解新概念時,教師可改變自己講、學生聽的傳統做法,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從實驗中抽象出數學概念。
5.創設故事情境引出數學概念。
三、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1.從模糊過渡到精確,幫助學生掌握概念。抓關鍵詞,剖析概念內涵。為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教師需逐字逐句深入淺出地分析,突出關鍵詞在本質屬性中的地位,將其內涵層層剖析,使潛在的內容得以必要且足夠地展現,從而獲得概念的真實含義。
2.化繁為簡,幫助學生掌握概念。通過肯定例證和否定例證辨析概念。在數學中,不僅要充分運用肯定例證幫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還要運用否定例證促進學生對概念的辨析,促使學生靈活透徹地理解概念。
3.應用數學思想及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如歸納、類比、數形結合、轉換等,按一定標準對概念分類。通過對概念進行分類,如交叉關系、屬種關系、同一關系、矛盾關系、并列關系等,幫助學生辨析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避免發生概念間的混淆和混亂。
4.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激活舊知識。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的新概念,進行意義建構,形成恰當的“心理表征”。
5.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本質屬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所有對象的集合。概念教學的重、難點就是準確把握其內涵和外延。(1)精辟講解,加強教學的科學性。(2)運用變式,克服消極定勢。(3)運用比較,區別易混淆概念。
四、概念的運用要合理
1.重視概念的“雙向性”。概念是條件和結論互為充要條件的真命題。因此在選題時,教師可適當選擇“雙向性”習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注重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實例,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加深、豐富和鞏固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立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運用中應注意五個問題:(1)練習目的要明確。(2)練習層次要清楚,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3)注意引導學生形成概念系統,將所學新概念及時地納入相應的概念系統,把新舊概念融會貫通,使學生透徹地理解新概念。(4)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判斷的能力。(5)選擇典型性習題,避免大量重復練習。
總之,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數學概念是構成初中數學知識的基礎,準確地理解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是扭轉“題?!钡年P鍵,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逐步加深擴大,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概念教學水平,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