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作者:廣東省揭陽市一中南校區 ■文/蘇漢東
發布時間:2012-10-31 08:55: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比較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而忽視了開發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實際上,學生學習知識,除了依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受到興趣、情感、動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對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 寓教育于教學之中,培養良好學習動機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活動,要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還是由學生本身的積極思維來完成。如果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甚至厭惡它,那么教師的教就成為無意義的了。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非先天的,需要啟發和誘導。數學教師必須具備啟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我們平常所說的教師的主導作用,首要一點就應是引導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中學教育的目的是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及為社會培養有文化的勞動者。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不能僅看“升學率”,而要以學生對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升入高一級學校或步入社會后學生知識和能力發展程度來判斷。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數學教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數學學科所承擔的思想教育的任務,因此較注意將學習數學與遠大理想、人生觀的教育結合起來。如高中一些偏文科的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有“一輩子都用不著數學”的想法。針對這些思想,我們有意識地向學生講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指出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在各個學科中數學都起著基礎方法論的作用。同時,結合教材內容,宣傳我國古代數學家的卓越貢獻,介紹他們愛科學、愛祖國的優良品格。這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為祖國學好數學的使命感,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 培養學習的興趣,激發求知欲望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早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論述,這就指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效果和發展方向。自發的興趣往往只有那些好奇心非常強的孩子才有,而且難以持久。因此,數學教學擔負著培養全體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
我在學生休息時,出了一道幾何題:用六根火柴擺成四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動手擺起來。擺了一陣子,怎么也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于是我就啟發他們:能不能跳出平面考慮?結果有學生很快地將三根火柴豎了起來,成一空間四邊形,四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擺出來了!我因勢利導,告訴他們我們下一步將要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立體幾何”。立體幾何就是在空間考慮問題,它可以培養我們空間想象力。這樣一說,學生們頓時產生了興趣,讓我再出幾道題。立體幾何是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具有抽象的推理的特點,學生往往開始時對學習有興趣,有新鮮感,可一旦空間想象力建立不起來,思維受到障礙時,這種興趣和新鮮感就會減弱。怎么把學生暫時的好奇心變成穩定的興趣,除了學習動機的教育外,還需要教師教學方法有新異性。立體幾何應重視直觀性教學,因為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容易被接受。我們在教學時經常利用教具及投影儀,效果就較好。
三、 寓意志教育于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學告訴我們,意志是自覺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活動。在學習的長河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作保證。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使之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對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是必要的。如“三角函數”一章,三角公式較多,學生往往產生厭煩心理,甚至不想記憶這些公式。針對學生這一狀況,我及時給學生指出,記憶公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也不能靠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規律,并且能以滴水穿石的頑強毅力去記憶,才能熟記公式并將它們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富有引導性和激勵性的講述,很快在學生當中激起了爭強好勝的心理,就有了產生頑強毅力的火種。
當然教師本身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我們要用教師自身對數學學科的熱愛和學習掌握知識的頑強毅力去感染和教育學生,這是比機械的口頭講授更有效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