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懂得,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要想上好課,就必須要備好課。2011年我參加王蘭杯賽課,磨課與授課的經(jīng)歷讓我深有感觸。

重巒疊嶂——“磨”出來的矛盾

回憶小時候的語文學習,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次備《鷸蚌相爭》,對于如何讓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夠自然而有效地傳達給學生,經(jīng)歷了三次修改。目的是想結(jié)合學生實際,體現(xiàn)讀寫結(jié)合,讓孩子在對寓言已有了解的基礎(chǔ)上,學著一些寓言的樣式,用簡潔的語言寫下寓言所蘊含的道理,符合孩子的特點,滿足學生的需要。再從“人文”的角度看,揭示寓言的道理讓“道理”深入人心。

《鷸蚌相爭》這一課,我努力尋找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經(jīng)推敲,形成6個片段設計。1.用自己的動作、表情或者語氣表現(xiàn)出你對“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喜笑顏開、筋疲力盡”四個成語的理解;2.理解“筋疲力盡”,在此基礎(chǔ)上出示“應有盡有”、“同歸于盡”和“用盡力氣”辨析“盡”的不同釋義;3.點出鷸蚌說話時的提示語,進行提示語專項訓練。分為“低級”、“中級”和“高級”三個水平段,出示相關(guān)的語句、對話,讓學生填寫提示語;4.以“相持”為“文眼”,從文中找出動作上的“相持”和語言上的“相持”,并進一步細嚼語言;5.想象續(xù)編故事,引導用好提示語;6.寫下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后經(jīng)反復取舍,去除“2”、“3”。

一次賽課,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亮點,就很難取得好成績。其實創(chuàng)新的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風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就一則寓言故事而言,我該怎么體現(xiàn)我的創(chuàng)新,苦思冥想。思考:1.以“鷸蚌相爭”歷史故事為導入,最終回到此故事中來,有始有終;2.以“相持”為“眼”,引導三次對話,體會“相持”在不同時段的情景,讀出相應的語氣;3.以續(xù)編故事的方式,揭示寓言的道理,并把道理寫下來。我放棄了第1點,原因是以“鷸蚌相爭”的歷史故事為導入無可厚非,但是既然導入講了這個故事,小結(jié)時就必須點出這個故事。那么這節(jié)課我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就不夠明確,顧放棄。

杯酒戈矛——“教”出來的矛盾

課堂好似無煙的戰(zhàn)場,教師用充分的準備和教育的智慧應對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各種“險情”。經(jīng)過反復“磨課”,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講臺,本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但是卻遇到兩個“意外”。

片段一:

師:指名兩個學生讀表演讀“鷸”和“蚌”的對話。

師:鷸啊鷸,河蚌這么厲害,他夾住你的嘴不放,難道你不怕嗎?

生1:怕(結(jié)結(jié)巴巴答出來,看來真的有些怕。顯然這個回答出乎意料,明明是不怕,還威脅了河蚌,他沒有讀懂。)

師:剛才班上很多同學都扮演了鷸,你們怕嗎?為什么?

生2:不怕,因為我不放開,他遲早也會干死在河灘上。

師:(再問生1)現(xiàn)在你怕他嗎?為什么?

生1:不怕。因為我會餓死,他也會干死。

師:現(xiàn)在我們?nèi)嗟您栆黄鹜{一下河蚌吧……

片段二:(例舉公交車上兩個人搶座位而大吵,讓另一個人搶走座位的事情)

師:……當兩個人平息火氣之后發(fā)現(xiàn)——

生:(插話)座位被老師搶走了(全場哄笑)

師:(學生的大膽猜測讓我有些狼狽)沒有沒有,不是被我搶走了,是其他人。

……(全場再次哄笑)

第一次“意外”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可正是我對文本解讀得透徹,關(guān)于教材內(nèi)容的生成我比較巧妙地化解,為我的課堂增色不少。第二次“意外”,與文本無關(guān),學生一次無意識的插話,甚至讓我慌亂,顯然我的臨場經(jīng)驗不足。當我急忙解釋“沒有沒有,不是被我搶走了,是其他人”之后我就后悔。我想也許這樣引導會更好:“咦,你怎么知道被我搶走的呢?但是我要告訴你,不是我搶的,是別人。但即使是我搶走了,也不能怨我,誰讓他們“鷸蚌相爭”的呢?大家說說是不是?“這樣一“機智”,不僅能活躍氣氛,還可以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認識。

百舍重繭——化解“矛盾”的收獲

經(jīng)歷了很多,自然收獲就會很大。這次“王蘭杯”給予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教師備課功力的重要性。備課的時候心中裝著文本,裝著學生,裝著自己,要學會處理好各種各樣的“矛盾”。

1.“工具”與“人文”的矛盾。

2.語言文字訓練與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矛盾。

3.創(chuàng)新與務實的矛盾。

4.預設與生成的矛盾。

當然,在備課過程中存在的矛盾種種,時間與內(nèi)容的矛盾;長期訓練與短期效益的矛盾;方式內(nèi)容的選擇與面向全體的矛盾;共性與個性發(fā)展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需要教者在備課中給予化解,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通過有效備課,促使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