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者,尤其是班主任,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學生眼前的學習成績,更應考慮他們的長遠利益,本著對學生一生負責的態(tài)度,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此問題,結合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

對中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這方面具有極大優(yōu)勢:農村中學的學生,絕大部分是住校生,班主任與他們朝夕相處,和學生接觸最為頻繁,對學生的了解也最為全面深入;再者,在時間與空間上也極具靈活性,無論在校內校外,課上課下,班主任都有或長或短的時間與學生隨時隨地進行交流,更加上班主任負責具體管理班級工作及本身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學生面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親和力和感召力。學生對其認同感很強。

二、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問題——人際關系焦慮。首先,從其自身而言,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尤其是中學生,他們交往的范圍在不斷擴大,交往的能力因得不到正確的指導而相對滯后。甚至常常因交往不當而產生種種心理問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滋生了貪污受賄、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這一切通過多種渠道侵蝕著青少年學生,造成他們內心的矛盾沖突與困惑焦慮,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影響。例如家庭的糾紛、父母離異,再就是有些父母過分地溺愛式或專制主義等不良教育方式,都會造成孩子的自私、蠻橫、抑郁、焦慮及對抗情緒或畏懼心理。

3.學校的影響。作為學校,校風不正、校紀不嚴、個別教師教育方法不當,體罰挖苦等消極因素都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失衡、扭曲。

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策

1.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際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教師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做人等各個方面的影響,進而增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

2.講求科學方法,切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不同于一般問題,尤其是針對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引導失誤,可能適得其反,因此,需要我們有相當的耐心和愛心。對待那些心理上有問題的學生,一定要在民主、理解、信任的基礎上,啟發(fā)、引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與價值,優(yōu)點和不足。如我們班初一時,有個男生很聰明,但因長期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想輟學卻遭家長一頓打罵后,更是產生了抵抗情緒,上課不聽講,課后就去上網,結交一些社會上的混混,打架,勒索同學錢財。還染上了吸煙、酗酒的習氣。得知這一情況后,我先是找到他以前的班主任詳細了解了一下這個學生的情況,盡最大努力搜集了他幾處優(yōu)點和長處,并以此為突破口,鼓勵他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他已有及潛在的優(yōu)勢。用寬容融化他的任性與蠻橫,以誠懇的態(tài)度和口吻巧妙指出他的不足,教給他做人的道理;用耐心和希望引導、激發(fā)他對知識的渴求。同時,我還注意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感受成功的喜悅,重新扶起他的自信之樹。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我一步步消除了他的自卑心和消極情緒,對他的前途、對他的一生充滿了無限的憧憬與信心。

3.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

(1)教室、宿舍及校園環(huán)境建設。與中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環(huán)境莫過于教室、宿舍和校園了。特別是農村中學的學生,80%的是住校生,加強這些方面環(huán)境的美化、綠化,都將成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疏導心理障礙的良好教育環(huán)境。在創(chuàng)造、欣賞這些環(huán)境的同時,自然而然地使他們受到創(chuàng)造美、熱愛美的熏陶與感染,從而造就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2)班級文化建設。寓心理健康于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主題班會、出黑板報、設計宣傳欄等,讓每個學生尤其是那些心理上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都上臺講一講、演一演,到板報、宣傳欄上寫一寫、畫一畫。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其身心,達到陶冶情操、融洽師生關系及生生關系的目的,大面積改善學生不良的心理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我認為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該是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真摯的愛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放遠眼光,為學生的一生負責,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構建和諧社會盡到我們教育者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