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的管理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決定著學生的發展,決定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如何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班主任,是我十幾年以來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好的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個優秀的任課老師

我剛開始帶班主任時,我的指導老師就曾告誡我: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偏離了教師的天職,班主任工作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樹立班主任的威信,在教學業務上首先要過硬。如果你的課上得好,學生就有可能把對你的課的認可或敬重轉移到對你的班主任工作的認可上,所以課講得越好的老師,管理班級就越順利和輕松,就越容易得到學生的尊敬和喜愛。由此可見,上好課對班主任很重要。而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任課老師,平時除了做好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充分備課這些基本功外,還要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上課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要幽默風趣,同時上課要有激情,要能感染學生。總之,在課堂上,在學生面前,應要求自己像主持人那樣,“主持”好你的每一分鐘。讓學生感到你很激情、很風趣、很干脆、很博學,讓聽課變成享受,我想這樣的老師肯定會成為學生喜愛的班主任。

二、以柔為本,以 “柔道”構建和諧班集體

縱觀教育界的那些優秀教師,誰不是善解人意,溫柔體貼的好老師。即使是嚴師,也并非依靠板面孔、瞪眼睛來顯示其威嚴,而是柔中帶剛,剛中有柔。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處理違紀是這樣的:犯小的錯誤,唱一支歌;稍大一點的錯誤,做一件好事;犯大的錯誤,則寫一份心理變化說明書。這與我們某些老師動不動就罵學生“笨蛋”,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動不動就嚴懲的“嚴師”做法大相徑庭。我在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嘗試了魏老師的溫柔教育法,正是魏老師堅持以“柔”為本,使其在教育中收到“曉之以理,導之以情,促之以行”的效果,才讓自己成為了學生喜愛的老師,也促成了班級的和諧發展。

三、敢于承認不足,做學生的學生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教師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遇到不太懂的問題不能不懂裝懂,要敢于承認不足,要學會向學生學習,這樣不僅不會損害班主任的威信,反而表現出老師的真誠,更有利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贏得學生的喜愛與尊敬。班上有個學生叫文博,不僅酷愛籃球,還是個“小網蟲”。每天早晨,他都會向班上一些“姚明迷”發布NBA最新的賽事戰況。一次,我因為前一天晚上有事沒有看到相關的賽事轉播,便湊過去問:“昨晚哪個隊贏了?”“姚明得了幾分?”就是這兩個問題,讓我和他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原因是他覺得我和藹可親,關心、愛護學生,不虛偽,不做作。在這以后,班上男生和部分喜愛籃球的女生就經常和我交流NBA賽況,不知不覺中就拉近了心于心之間的距離,也方便了班級工作的開展。由此可見,向學生學習不僅不會喪失教師的威信,相反,學生對老師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好學精神油然而生敬意。而且,老師肯以學生為師,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能使學生樹立自信,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圍。

四、愛生如愛子,把握好批評的尺度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 我們平時也常說“親其師,信其道”。為了讓學生“信其道”,就應該努力讓學生“親其師”。具體來說,就是老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主動關愛學生,和孩子們談心交朋友,如果你和相當多的孩子成了朋友,還用著擔心你的課堂教學效果嗎?還用擔心班級管理不好嗎?如果我們就像慈母愛孩子一樣愛護學生,以同齡人的心態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肯定會贏得學生的心。老師在實際工作中不可能不批評學生,在批評學生,特別是在批評后進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批評的尺度。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提高后進生的道德覺悟和上進心,培養后進生是非觀念,必須堅持正面誘導,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以勢壓人。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總之,做一個學生喜愛的班主任是非常不容易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