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敢問路在何方 ——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困惑和出路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第一中學 ■文/曹 喆
發(fā)布時間:2012-10-30 15:00: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語文。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課改中我遇到了如下困惑。
一、觀念上的困惑
凡是新的就一定好嗎?教學是否該有一成不變的規(guī)律?我們在丟棄傳統(tǒng)的時候,是否也落下了“潑洗澡水,把孩子也潑掉”的笑話?
二、教材上的困惑
1.學校把選修課當必修課教,選修課目標究竟如何定位?
2.新教材注解與舊教材有出入。如《鴻門宴》中的“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的“王”,按課下注解譯為“稱王”,課后答案卻是“使……稱王”。
3.初、高中教材銜接有所欠缺。教學內容、教法、學法的差別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為明顯:初中只講基本內容,淡化語法;高中要求掌握常見文言詞、句式、理解內容,掌握寫法等,增大了教學的難度。
三、教法上的困惑
1.教師知識與教材要求的矛盾。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教師不僅要掌握教知識和技能,還要隨時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多數教師難以適應。
2.課標規(guī)劃與教學進度之間的矛盾。新課改壓縮了必修課課時,卻未減少內容,加上選修模塊,教學時間更少。
3.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怎樣行之有效?
①新課改強調探究性學習,教師無法按進度教學。
②新課改強調過程,淡化結果,國家選拔人才和評價教師能力是否也多元化?
③分組劃塊是不是合作學習?學生進行討論,成績出眾的口若懸河,其他人成了看客;有時由于巧合,組內性格外向的學生占了多數,交流聲太大,影響其他小組討論。
④火爆熱鬧是不是互動?有的老師上課放得開,但收不攏,學生談天說地;有的課堂學生嘻嘻哈哈,看似活躍,實則不著邊際;有的課堂討論流于形式。
⑤面對弱勢群體,我們該怎么做?
4.什么樣的語言評價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課堂評價從以前的“好”“很好”“真好”到“你真棒!”, 再到現在“你讀得真感人,老師也被深深感動了”,“你的見解真獨特”等,究竟什么樣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發(fā)展 ?
5.新課改下的文言文怎樣教?以前逐字逐句翻譯,現在學生自主學習,一旦考試出現如何應對?
6.多媒體教學喧賓奪主。從導課、授課、板書到總結,都用畫面代替,學生眼花繚亂,而對實質性的內容知之甚少。
7.作文教學怎么教?目前學生寫作文愁眉苦臉,編造抄襲現象較為普遍,寫的內容干癟,語句平淡,缺乏真情。怎樣激發(fā)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8.如何使新教材與考試有機結合。學生接受新的知識體系和教育模式,如何評價教學質量?用什么標準來衡量教師?這些問題是制約課改深入的主要“瓶頸”。
新課改帶給我們太高的期望,我們渴望飛翔,總感到翅膀沉重,真正的出路在哪里?本人探索如下:
一、堅定信念,實現角色轉換
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服務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對話者、學習的激勵者;做育人資源和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者。
二、創(chuàng)建形式科學和效果統(tǒng)一的課堂
1.活動內容應與學生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
2.讓學生獨立思考,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不同要求,讓學生在探究中將知識優(yōu)化組合。
三、精心組織探究性學習
1.組織好學生自學,培養(yǎng)其合作技能。
2.精心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
四、多媒體教學的改進措施
調整攝像機和投影儀,使光線適中,圖像清晰,以達到理想效果。課堂中教師要隨時巡視,督促學生聽課、記筆記。
五、作文教學要勇于突破
1.注重練筆,關注眼前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2.注重語言積累,鼓勵學生課外欣賞佳作并摘抄。
3.傳授作文技法。
六、努力提升自我修養(yǎng)
以上是我對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困惑和做法,身為人師,別無選擇,面對困惑,我們要不斷學習,冷靜思考,睿智地反思,努力追尋現實與理想的平衡點,最終步入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