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是小學英語教材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整個單元主題、語法知識、情境的主要載體。如何在的語篇部分合理教學,提高學生真實地經行語言語用的能力呢?

一、 激活:語篇情境先提煉,語言運用更輕松

在一個語篇中,情境無疑是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的重要支架。同樣,一個語篇情境的熟悉度直接決定了在此情境中語言知識學習及運用的達成度。

如5B U2 A telephone call,在這個語篇中關于探病、問候等語言知識包裹在打電話這個特定的情境中。這就要求在課堂伊始,教師就要開門見山地利用各種活動直接帶領學生熟悉并進入語篇的情境,然后在情境中處理關于探病、問候等語言知識。筆者在Lead in 環節設計了Brain storming活動。通過關鍵字使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打電話用語,及時引入本課情境中所需的新用語。在師生、生生互相打電話的操練中渲染氛圍,使學生完全進入打電話這個情境,瞬間激活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并將新、舊知識很好地聯系起來,近一步提升了關鍵句型的熟練度。由于導入環節已經很好地提煉出情境并加以運用、操練,因此在稍后順勢提出問題:“Who is calling Helen? If you are calling, what will you say?”進入語篇時,學生的語用“壓力”減輕很多,他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預測語篇的內容上面,并且能熟練地運用新、舊語言知識來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二、 整合:語篇情境巧運用,語言運用更真實

在語篇的學習中,我們會遇到各種新句型、新語法。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在學生了解語篇后再進行重點語言知識的學習。而為了使學生能清楚地理解該語言知識,教師會努力創造各種不同的情境,力求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語言運用。

例如學習語篇《A birthday surprise》:這個語篇的重點句型為委婉表達拒絕的“I’d love to, but I have to…”。其中“I have to,我不得不”這個語言知識為學生的首次接觸。筆者在進入語篇情境處理這個句型時,首先通過看語篇插圖讓學生猜測Mrs Brown提出邀請“It's a nice day today. Shall we take a walk in the park after breakfast?”后Mr Brown,Helen,Mike的回答,然后聽這部分對話,跟讀、了解他們如何拒絕Mrs Brown 的邀請并進行團體表演,熟悉這三人的回答:“I’d love to, but I’m busy today.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I’m busy too. I have to clean my bedroom.”接著分小組討論,嘗試幫助Tim得體地拒絕Mrs Brown 的邀請。通過前面的猜測、聽讀、跟讀、角色扮演后,學生已經對如何得體拒絕有了初步的印象,再經過小組合作,互相取長補短,整合了Mr Brown、Helen、Mike這三個人的話語而得出的句型“I’d love to, but I have to…”,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最后加上對比語篇原文,學生想不會運用都難!

三、 延伸:語篇情境巧遷移,語言運用更豐富

一個語篇教學的結束并不代表一個語言運用的結束。5B U7 A busy day,語篇板塊通過David與Mum, Nancy, Mike的對話,在展現David這一天忙碌的同時主要學習時間的英式表達方式以及相關的動詞詞組。這個語篇內容雖長但并不復雜,為了促進學生進一步關注語言形式并進行多樣的語言實踐,筆者將語篇情境進行延伸,以一個學生的手繪本《My busy day》作為新的語用材料。在利用這個手繪本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多樣性的語言運用活動,在聽、說、寫各方面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

1. 聽老師問題,通過觀察繪本局部,運用相關語言知識完整地回答問題。

2. 自主觀察繪本,結合語篇主要語言形式經行系統描述,并在展示中自我反省自己的不足或錯誤之處。

3. 結合自我生活實際,選擇完成短文或繪本《My busy day》。

通過這一系列的延伸活動,讓學生在正遷移中進一步建立更加清晰的語言形式,體會更豐富的語言運用與實踐。

總之,語篇教學講究整體性,而在語篇情境下進行的語言知識學習與運用更需要整體性。在這個大前提下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通過聯系新、舊知識,觀察、模仿、體驗、探究、展示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