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除了智力因素外,學習策略至關重要。根據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有記憶策略、認知策略、社交策略以及元認知策略等。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水平。

一、記憶策略

初中生應用最多的是記憶策略。但是,應用自如的并不多見。多數學生處于被動記憶狀態。這種記憶是一種機械記憶,是一種淺表記憶,是一種無意識記憶。我們提倡有意識記憶,也就是說,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念,采取正確而有效的方法,如聯想記憶法、分類歸納法、構詞法等,以加強記憶的效果。這些方法有規則可循,是一種“內引外聯”的方法。學生易于實踐,效果明顯。

如,復習“動詞的用法”,筆者先引導學生從對“動詞時態”的猜想中理解其概念的意義,再從時間和動作的結合上說出八種時態的名稱,然后以“一般現在時”為例,從“構成”和“用法”兩方面表達“一般現在時”構成的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be型,另一種是實義動詞型,并舉例說明之。用同樣的方法,復習其他七種時態。這種將歸類法與構詞法結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對概念意義的認識。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學習策略的指導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向學生慢慢滲透。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記憶策略,才能在浩如煙海的單詞、句型的記憶中,循序漸進,鎮定而自若。

二、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在目標的導引下而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去獲取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轉換成知識的過程與方法。諸如聯系上下文猜測詞義,結合語境分析問題,通過聯想把握知識結構……應用認知策略時必須注意,一是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二是要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三是要有將信息轉換為知識的轉換意識,四是要有運用知識的應用意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采用認知策略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復習“翻譯句子”這一知識點時,根據課標的要求和考查的角度,鼓勵學生利用認知策略解決實際問題。⒈明確課標要求:掌握各種句式、短語以及習慣表達法的運用,正確運用兩種語態和八種時態。⒉把握考查角度:主要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靈活運用語法知識和詞匯知識完成句子的能力。⒊掌握翻譯的解題技巧:⑴根據所給出的漢語意思以及英語提示部分確定所采用的句型和固定短語;⑵根據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動詞的關系確定語態;⑶根據句中的時間狀語或上下文的語境暗示確定句子所需要的時態;⑷注意英漢兩種語言在習慣表達上的差異,句式和短語的運用既要與中文原意一致,又要與英語的習慣表達法相符。而以上這些知識與方法的歸納,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句子翻譯的過程中,邊實踐邊總結,外化出認知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可應用的知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社交策略

中國人學習英語缺少自然的英語語言環境,因此采用社交策略的意義,就在于通過“小組合作”、“同伴交際”等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交際的語言環境。

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景交際,設計一些話題,諸如購物、問路、看病、打電話、談論天氣、祝愿、請求、問候……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正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同時讓他們在語言實踐中,不斷總結情景會話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情景會話時不能照搬照套語法規則,而要遵循口語交際的特點,針對語境暗示的信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語言實踐,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經驗,這些規律性的知識或經驗,又反過來又指導自己的語言實踐。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情景會話能力。

四、元認知策略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注意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成績),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這些都屬于元認知策略的范圍。運用元認知策略,有利于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評估,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采用元認知策略,自我激勵,自主學習,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必由之路。英語學習是一個漸進的“學得”過程,學習策略也要隨之而注意變化。只有如此,學習策略才能表現出她的“俏也不爭春”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