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指為較好地完成學習,采用小組或團隊學習的形式,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的各種動態因素,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效率、接受程度等諸多方面要優于學生個體單獨的、封閉式學習。它倡導基于興趣、學習水平、性別、年齡等因素下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作用,通過學生發言、傾聽、組織、探索、交流、辯論等不同的互動交流,形成一個討論、探究、論證的學習氛圍。

據了解,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相對容易操作和打破死板的講授、討論等的教學方式,因新課程標準所倡導和推廣而被廣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在當前的探索和嘗試中,豐富了課堂學習形式,建立了新型的課堂關系,有助于建立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伙伴關系,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日常養成均有較大幫助。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流于形式,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花拳繡腿式的花招,作為點綴和豐富課堂的一種手段,看似花團錦簇,實則膚淺沒有內涵,匆匆開始草草收場;二是分組不合理,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話語權掌握在每組的尖子生手中,其他學生充當聽眾,成為小組活動的局外人和陪襯;三是組織不到位,學生不會合作,小組內要么鴉雀無聲,要么群龍無首,課堂冷熱不均,教師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和組織,缺乏駕馭教育教學過程的智慧和策略;四是重成績輕素質,重灌輸輕合作的惡習仍然存在,很多學校素質教育宣傳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做得扎扎實實,因而導致教學實踐中重結果評價輕過程合作,重應試技巧輕學習策略。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教育教學操作中雖隨處可見,但其積極作用仍未得到廣泛認可和充分發揮。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方式

根據筆者教學實踐經驗,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搭配好學生的組合,重點是組織合作學習課題的準備、研討和交流,關鍵是充分發揮所有小組組員的積極性,發揮合作探究交流對學生學習的幫助作用,具體操作可分如下步驟:

1.熟知生情,詳細分組。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綜合考慮班級學生的學科、興趣、特長、家庭、性格等因素,每項指標按不同情況分四到五級,總結學生成員的個性與共性。按照不同因素分別組建多種方案的小組領導層框架,盡量發揮學生某一方面的專長與積極性,制訂多種的分組模式供選擇,既要有學習成績優良搭配的分組模式,也要有興趣相近的分組,也要有性格相近的分組等。

2.出示提綱、分配任務。教師提前布置合作學習提綱及需要資料,明確學習任務,按照課題性質選擇一種分組模式。由小組長分配任務到每個人,對小組中各成員的角色進行部署,督促小組成員按時完成合作學習所需的材料。

3.合作探究、總結報告。課堂上,小組對課題進行充分交流探究,通過交流合作讓小組內部、小組之間展開多元交流合作,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做、有話說、有所得。課堂交流合作結束時,每個小組形成簡短的書面報告材料,總結此次合作交流活動開展情況及經驗教訓等。

4.重視評價,促進成長。對每個小組的積極性、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進行具體的評價。通過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評價中互補,在評價中不斷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1.明確學習目的。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沒有明確的目的將直接導致學習盲目無措,效率低下。

2.合理把握時間。課堂小組合作容易爭論不休,分歧較大難以達成統一,這樣的小組合作交流既浪費時間,又少有交流合作的積極作用,可以將較大的爭論安排在課堂之外,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3.把握學習時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是小組合作交流的最中心任務,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直接關系到合作交流學習的成效,要將小組學習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如風起青萍之上一樣難以深入,要將小組合作與獨立學習巧妙結合,充分發揮個體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雙重作用,避免流于形式難以深入。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了互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教育教學方法,合理巧妙地利用將起到“授人以漁”的效果。當然,要想用好小組合作學習的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只有如此,我們的教育事業才能適應新時期社會改革發展的需求,不斷創造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