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實施教材結構研讀
作者:陜西省大荔縣城關鎮中心小學 ■文/牛雪萍
發布時間:2012-10-30 15:29: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對于學生來說,用什么教材都無所謂,因為對于他們來講,不管用什么版本的教材都是新的。而對于教師來講卻大不相同。教師如果不能熟練的把握教材體系,就難以有效地引領學生學習,教學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現在課堂效率低、學生課業負擔減不下來的真正原因是不是在我們的教師身上,如果教師課前深挖教材,將教材知識爛熟于心,課堂目標清晰,課堂有效是毋庸置疑的。
這些話大大提醒了我們一線教師要研讀課標,研讀教材結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切實減輕學生負擔。那么如何有效開展教材結構研讀,在教學中我不斷研究,不斷實踐,通過以下做法效果較為顯著。
一、研讀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
1.明確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師,只有首先從客觀上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對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所提出的要求才能達到高屋建瓴的境界。
2.明確每冊教材應該達成的目標。對每冊教材的整體構架和主要知識板塊目標,教師必須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數。
3.明確每個單元應達成的教學目標。對每個單元的重點、難點、知識點的目標必須清楚明白,并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采取合理的學習方式。
4.明確每節課應達成的教學目標。對每一課在各個方面應達成的目標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根據教學實際合理地組織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學設計。
二、研讀教材,明確教材結構、板塊之間的關系
1.研讀整個學段教材內容,對照課標,把教材分成板塊,研讀教材橫向,縱向之間的聯系,做到心中有數。
2.研讀每冊教材內容。對照課標研讀每冊教材編排結構,教學內容,主要知識板塊。教師必須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時間分配和重點處理上有的放矢,科學合理。
3.研讀每個單元知識重點、難點,吃透教材,很好地領會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單元內各知識間,板塊間的聯系。
4.研讀教材內涵,挖掘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教師要輕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要做的就是研讀教材結構,很好地領會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只有對教材結構有了深入地研究,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駕馭自由,才能做到尊重教材和靈活處理教材相結合,甚至可以適當調整教材,發揮教材的最大作用。
如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四邊形中的長方形的周長,教材中很多求周長的計算要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教材安排在第六單元。對教材沒吃透的教師如按教材安排進行教學,這樣,教師要吃不少苦,學生也消化不了。
三、呈現出教材結構研讀成果,繪制教材結構圖
首先,教師要把握整個學段的教材及課標。每個學段的教師,不管是教哪個年級的,都要把本學科的整個學段的教材拿到手,對照新課標認真的研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畫出學段教材結構圖。
其次,要把握一冊教材。教師一拿到教材,應首先從序言——目錄——單元具體內容讀,要通讀整冊課本。對照新課標,了解課本的整體結構,了解所教內容在這冊教材的位置,甚至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了解編者的意圖和知識的前后聯系,畫出整冊書的知識結構圖。建議我們教師在這上面多花點工夫,在新學期的開始,不要急于講第一課,而是給學生講整冊課本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計劃。
第三,要把握一個單元的教材。新的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題的形式來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單元的主題,清楚編者圍繞這一主題是如何選材和編排的。要提倡教師單元備課,集體備課,把一個單元的課時和活動整體安排并繪制出單元知識結構圖。
第四,繪制每一課的知識目標結構圖。
總之,這種以課標為指導,以教材為本源,以畫知識結構圖為主要形式的教材結構研讀,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啟迪教師的教學智慧,使教師能從宏觀到微觀,從一般到具體把握教材,從點、線、面三維立體式整合教材,融會知識。因此,我認為,研讀課標、把握教材是我們教師永恒的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