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佛教在傳播過程中對于民間化的問題很關注,尤其在唐代兩京地區,為了迅速占領市場,其運用各種方式影響人們,其中,地獄說和閻羅王觀念是佛教傳播的兩大法寶,通過它們很快將佛教發揚光大。本文通過對唐兩京地區有關地獄說和閻羅王觀念的論述,說明佛教在民間化過程中重視采取這兩種途徑去滲透和影響當地人們,這二者對于佛教在民間擴大傳播有重要作用,增強佛教對大眾的影響,并且通過此也可反映當時兩京社會的一些情況。

[關鍵詞] 唐代 兩京地區 地獄說 閻羅王 佛教民間化

印度佛教自傳入漢地以來,即與中土傳統文化相結合,并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至隋唐時期,中國佛教臻于鼎盛。唐時中國名僧輩出,對佛學義理上的闡發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超過前代,為建立具有中國化特色的宗派奠定了理論基礎。與此同時,佛教信仰不斷深入民間。

佛教能入鄉隨俗,根據兩京地區人們情況,充分運用地獄和閻羅的觀念,將民眾目光牢牢吸引住,進而加快佛教傳播進程。閻羅是地獄之王,掌管生死,地獄是其權力實現的地方。

1.“地獄說”觀念。“地獄是梵文Naraka的音譯,也譯作‘不樂’、‘可慶’、‘苦具’、‘苦器’等,是佛教所說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中的惡道之最。隋唐時期,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地獄觀念。“這類地獄描寫比比皆是,說明地獄說已經深入民間。”[2]唐代兩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和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的背景下,各種問題更為復雜,兩京的一些人們面對各種勢力,“從來都無可奈何,地獄說的傳入,給了一個下層人民從精神上報復的武器,歷來無法發泄的怨怒,終于找到了一個出口。”[3]

先來看看人們怎么看待和認識地獄的:“唐吳道玄字道子……窮丹青之妙。吳生畫此地獄變成之后,都人咸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沾,魚肉不售。”[4]再來看看地獄在人們心中到底有多恐怖,以至人們對此十分害怕:“……初至糞池獄,從廣數頃,悉是人糞。見其妻糞池中受穢惡,出沒數四。某悲涕良久。忽見一人頭,從空中落,墮池側,流血滂沱……腳上點處,成一釘瘡,痛不可忍。卻后七年方死。[5]”這兩則材料生動地反映了地獄中所描述的情形,使兩京人們產生很多恐懼感,提醒人們少作惡,勸人從善,對于維護兩京社會安定具有積極作用,也為官府所支持,這也是兩京盛世社會下人們懲惡求好思想的體現。

2.“閻羅王”觀念。地獄說推動了閻羅王進入民間的速度和深度。中國古代原本沒有關于閻王的觀念,中文“閻王”是從梵語中音譯過來的詞匯,本意是“捆綁”,是捆綁有罪的人,也譯作“閻羅(王)”、“閻魔(王)”、“琰魔”等等。佛教認為閻王是管理地獄的王,后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閻王觀念, “閻羅王這一來自印度佛教的神祗已融入中國民眾信仰的神譜,廣泛普及于普通民眾的信仰生活之中。”[6]閻王成為佛教向民間大肆擴展的開始,帶領佛家若干神明進入民間信仰領地,并將敬佛說可免罪、反之則受懲罰的報應觀滲透進來,進一步擴大陣地,充分體現其佛家“代言人”的作用。

兩京是全國文化中心,閻羅王使人信佛的這個作用勢必在這兩地顯得更加突出,如“高紙,隋仆射潁之孫也。唐龍朔二年,出長安順義門,忽逢二人乘馬,……王曰:‘汝未合來,汝曾毀謗佛法,旦令生受其罪。’令左右拔其舌,以犁耕之,都無所傷。王問本吏曰:‘彼有何福德如此?’曰:‘曾念金剛經。’王稱善,即令放還。”[7]這則材料中,閻羅王對信佛之人是很有“好感”的。這能增強人們對佛教的信奉程度,對宣揚佛教及佛經的流傳具有推動作用。無論是令人心生恐懼的地獄,還是讓人畏懼、使人信佛的閻羅,在當地影響都比較廣泛,對于佛教民間化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地獄說與閻羅王觀念加深也擴大了佛教對當地人們的影響,與此同時,通過它們也可以折射兩京社會的一些現實。

1.官官相護。所謂“當官好辦事”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追捧,官與官之間互相庇護也成為一種“正常”現象。《太平廣記》中這類情況不在少數,這些影射了唐兩京是全國的權力中心,其官員集中、官僚機構龐大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2.賄賂之風盛行。賄賂之風由來已久,佛教除需要政治庇護外,還需要經濟來源才能獨立發展。閻羅王及他的官吏鬼卒們收受賄賂以替人消災解難的舉動,也是兩京佛教發展經濟要求的一個反映。說明佛教通過閻羅觀念影響人們各種行為,包括經濟行為。

地獄說的傳播,契合了當時社會現實,適應了民眾精神報復和官府祈求安穩的雙重要求;同時,在兩地富貴求平安的社會需求下,佛教的宣揚者——閻羅王成為民眾從精神上實現報復和追求美好的有效途徑。這兩種方式加速和加深了當地佛教民間化的速度和深度。另外,事物總有兩面性,“森嚴的陰曹地府如此腐敗與黑暗,其實并不奇怪,本來它就是不公平的世俗社會的折射和翻版!”[11]

參考文獻:

[1]楊曾文.中國佛教基礎知識[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2][3]賈二強.唐宋民間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4][7]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5][8][10]戴孚.廣異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2.

[6]范軍.唐代小說中的閻羅王-印度地獄神的中國化[J].華僑大學學報,2007(1).

[9]張鷟.朝野僉載[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1]馬書田.中國佛教諸神[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