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體育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價值
作者:西安體育學院圖書館 陜西西安 張 娟
發布時間:2012-10-29 11:51: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紅色體育文化價值的開發和利用不僅為大學生挫折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資源,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拓展了大學生挫折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 紅色體育文化 大學生 挫折教育
問題緣起
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用紅色體育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以便使大學生得到良好的訓練,以健康的心態、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堅強的意志品格來應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和外在環境。
大多數學者主張將紅色資源分為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兩大類。筆者認為,紅色資源的內涵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紅色遺址,即物質載體;二是紅色文化,即文化載體;三是紅色精神。紅色精神是紅色資源中具有核心教育價值意義的內容,紅色遺址和紅色文化為紅色資源教育價值意義的實現提供了物質載體和文化載體。紅色資源已經愈來愈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尤其是從2005年開始,學術界便掀起一陣“紅色文化”的研究熱潮。關于紅色文化的含義,可謂見仁見智,至今尚無定論。[1]根據以上情況,筆者將紅色文化界定為:紅色文化源于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其時間界定為中國共產黨成立至建國前。
挫折教育的價值
挫折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開展抗挫折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學生的人格,預防大學生犯罪,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質的要求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關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應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對培養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極為重視。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進行有機地結合,才能彌補傳統思想教育的偏差與不足。通過調整心態、調節情緒、化解矛盾等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邁上一個新臺階。
2.挫折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客觀需要
具備良好的抗挫折心理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必須著力加強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接受挫折教育的重大意義,認識到消極心理、消極情緒對身心健康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促使他們掌握必要的生理、心理衛生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抗挫折能力,不斷促進和增強身心健康。
3.抗挫折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必然要素
挫折與失敗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越是成就大事業的人,其經歷的挫折和失敗也往往越多。因此,挫折與失敗為重新崛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創造了難得的機遇。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是走向成熟、邁向成功的必要條件。培養大學生抗挫折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使他們無論遭受何種挫折,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能夠泰然處之,積極應對。
路徑思考
1.以“兩課”為主渠道進行挫折教育
當前,高校通過“兩課”這個主渠道、這個主陣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部分高校“兩課”的效能未能充分發揮。要提高“兩課”教學效果,必須從內容、形式和方法上進行創新,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需要,特別是運用紅色體育文化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在“兩課”教學中充分運用各種資源,特別是運用紅色體育文化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不但能夠提高“兩課”教學效果,也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挫折教育
高校體育活動是群體性和獨立性相互交織的文化活動,在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體育教育中運用挫折教育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物而異。要選擇學生們處于亢奮狀態時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如果在學生情緒低落時進行,則會適得其反;要根據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對于外向易驕傲自滿的學生,可以采取單刀直入的挫折教育,對于性格孤僻的學生要采用集體性活動加以改善;體育教學中,各類體育器材很多,作用也大不一樣,要根據不同器材的不同作用,有針對性的作為載體用于不同學生的挫折教育中。
3.在社會實踐環節中運用挫折教育
大學的學習環境相對來說是比較寬松的,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來自由支配,但具體做什么,怎么支配又成了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就產生無所適從的心理、甚至因為空虛無聊而把一些小挫折視為無法解決的大事情。這就需要學校來提供一個很好的社會實踐平臺,讓他們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又感到充實而充滿自信。例如,組織大學生參加野外生存訓練,通過找水、找食物、睡袋使用、常備急救箱使用等生存訓練,達到提升抗挫折能力的目的[2]。
4.借助傳媒平臺實施挫折教育
將紅色資源與校園網絡進行銜接,把紅色資源文化作為校園網絡的主要陣地,使其成為網絡時代高校校園的主流文化、對大學生加強挫折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具體方式有:通過建設紅色文化網站、開設紅色文化論壇、播放紅色影視作品及紅色歌曲、建立紅色文化博客與微博等形式,詳細記錄紅色文化的點滴內容,使紅色文化特別是紅色體育文化在整個高校校園廣泛傳播,以提升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5.開發新產品進行挫折教育
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合理、有效開發紅色資源,注重紅色資源的整體性,采取聯合系統、動態開發的模式,使紅色資源保持連續性,發揮整體效應。同時,要將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可通過教育開發、旅游開發、紅色影視文化開發、產業開發和檔案資料開發等方式,采用新技術,不斷推進與創新紅色資源的優勢,使紅色體育文化成為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優質資源。
參考文獻:
[1]李賢海.李文瑞.對“紅色資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胡達道.紅色資源融入野外生存生活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理念和心理承受能力影響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