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 細心 耐心
作者:交大開元銅川陽光中學 崔耀鋒
發布時間:2012-10-28 16:58:3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猶如一股新鮮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傳統的教育思想,它使師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圍中互動,打開學生的心窗,走進學生的心扉,感悟學生的真情,在班級管理中除了要用“愛”去感化學生,用“細”觀察學生,還要用“耐”策服學生。當然,對學生的愛應是“嚴而有度,愛而有方”,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的目標。結合個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體會談幾點拙見。
一、愛心灌溢教育教學,讓每個學生得到關愛、重視,樹立自信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 “愛是美德的種子,美德的秘密就是愛。 愛可以改變命運,愛可以成就未來,愛可以促人成功”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這是人的本能,而愛其他人的孩子你就是神”,“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想,要做一個問心無愧的班主任,就要善于接近學生,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其實一個教師要做到愛學生并不困難,難的是能做到愛班里的每一位學生,包括那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學生。工作中,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心。讓每個孩子都能分享到老師的關愛,耐心地教育違反紀律的同學,用心地幫助學習吃力的同學,真心地鼓勵有進步的同學。班主任應該學會抓住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和可愛之處。其實每位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優點,關鍵是你能否發現他的優點。我想,了解、發現學生的優點是你的工作基礎。例如,我在所教的上一屆學生中,曾經有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崔老師,雖然我的數學成績不好,但你一點都沒有責怪我,我很愛這個班集體,很喜歡你和曹老師,我雖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績,但我每天都會認認真真地對待我的工作,每天我都會把班級的水按時換上。當時看了,我心里很受感動。的確是這樣,教師的關愛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你送給他們一束溫暖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哪怕是一個小小紀念品,他們都會備受感動,并銘記在心。上學期我班的楊彥宇同學感冒了,已經發燒兩天了,但他身上沒錢,父母也出差不在當地,急得眼淚直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便領他去醫務室看病,并給他買了些營養奶品,幫助他渡過了難關。我相信,這樣的事他會終生難忘!
絕大多數的班主任不但要管理好班級,還要教一門學科,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結合自己的學科向學生滲透一些思想教育,那么你的學生會更加崇拜你,也會更加喜歡你所教的學科。例如我在教學《生活中的對稱圖形》一課時,我會讓學生們去感受中國數學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國人民的聰穎智慧;在教學《做家務的時間》一課時,我會引導他們應該如何幫父母做家務,讓他們去感知父愛和母愛的偉大,尊重他們的父母;在教學《測量旗桿的高度》一課時,我會讓他們去感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等等。通過這些教學活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班主任今后工作更加順暢。
二、細節決定成敗,從細處著手,細心工作
學生的很多事情是不一定直觀展現給老師的。要想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平時就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每三年一次的接新初一工作尤以細心為重,去年剛好輪我接新班,學期開始,我并沒有像以前接班一樣忙于制訂條條框框,而是利用班會和課余時間與學生多交談溝通,讓他們談自己家中的趣事、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是學習上、生活中的煩惱,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幾周以后,大部分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我已基本了解,就連那些平時沉默寡言,對我敬而遠之的學生也能和我暢所欲言,和我講一些悄悄話。有了學生的信賴和擁戴,開展班級工作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對學生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了解之后,我就根據班級目標和學生實際,制訂盡可能詳盡的班紀班規。對于這些班紀班規,我會在班會課上一條一條向學生公布,并征求學生的意見,只要是所有學生都通過的規定就留下來,沒有通過的全部去掉。這樣一來,他們自己同意的制度,了也就愿意去執行,即使違反了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處罰,不會有一絲的抵觸情緒,有的只是后悔和羞愧。
仔細認真、嚴謹務實是學生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在這點上我特別注意用我的細心影響、感化每一個學生,在進行班級工作分配時,我的分工很細,根據學校常規檢查和要求,細到學校檢查的每一個項目本班都有對應的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和補救,每天常規檢查早、午、晚三次,出現問題及時整改補救。
三、好的養成教育需要耐心,持之以恒
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我們常常會想到這樣的鏡頭:老師大動肝火厲聲喝斥,學生或低頭不語,默默反抗;或嘴巴高翹,不屑一顧;或淚水汪汪,痛哭流涕,以求蒙混過關。老師的暴風雨一過,被批評的學生感悟:之一是自己運氣太差,自己撞在槍口上;之二是這個老師特別會罵人,真討厭。極少有真正反思過失,痛改前非的。當學生犯錯誤本該受到責備時,如果我們以“假如我是孩子”的情感去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以愛心去理解他們的“荒唐”,寬容他們的“過失”,有禮貌地對待他們,以耐心和恒心去引導感化他們,讓他們時時體驗到一種高于母愛、超越友情的師生情,就可能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內在驅動力。對孩子來說,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能使犯錯誤的孩子進行自我反省,從而自律自強。如我上一屆帶的張鑫同學,骨子里天生好像就桀驁不馴,初一初二整整兩年時間可以說壞毛病不斷,雖然我也生氣,發過火,但我一直沒有放棄他,每次犯錯誤后我都能耐心說服教育他。當遇到他生病、沒錢買資料等生活困難時我都會毅然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學習上有困惑、有疑慮時我便及時地予以解惑疏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初三以后,他變得愛學習了,對生活也充滿了熱情,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級重點高中,雖然他現在在別的學校上學,但他還會經常給我打電話,來看望我。作為老師我感到無比欣慰。我們班的楊玉坤同學是一個膽子小,又有些口吃的孩子。每次讓他回答問題他都會漲紅著小臉,低著腦袋磨磨蹭蹭地走上講臺,結結巴巴的聲音像蚊子一般,他越是驚恐,學生們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為此他很痛苦。于是,我除了要求大家不要起哄嘲笑他,并不斷地鼓勵他,讓他大膽說,說錯也不要緊,經過多次適時地鼓勵,慢慢地從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輕松和自信。他演講的聲音逐漸地洪亮起來,語句也不再斷斷續續了,似乎也不結巴了,他越講越動情,竟然演講得聲情并茂。
教書育人任重道遠,需要的是很大的耐心與發自內心的愛心。我會時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項用心來經營的事業,握在我們手中的是一塊塊稀世璞玉,想要其發出耀眼的光芒,就要求我們教師關愛學生,把愛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用真誠與理解去溫暖學生,爭取做學生信賴的知心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