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體系探索
作者:陜西省行政學院計算機系 陜西西安 魏武華
發布時間:2012-09-24 11:48: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在課程建設方面應以達到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為目標,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需緊緊圍繞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以學會“組網、管網和用網”為基本要求、以虛擬軟件為基本實驗平臺、以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為基本教學手段、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以項目實踐為導向組織實驗實訓、以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目標構建課程教學體系。
[關鍵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計算機網絡 教學體系
引 言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高等學校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有些學校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由于學生層面(大專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各類院校在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實驗平臺的構建、教學的方法與手段、課程實驗實訓及職業資格認證等方面進行探索,形成了以學會“組網、管網和用網”為基本要求、以虛擬軟件為基本實驗平臺、以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為基本教學手段、任務驅動的基本教學方法,以項目實踐為導向組織實驗實訓、以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目標的課程教學體系。
結合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組織與安排課程內容
在多年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結合社會相關崗位對本門課程技能的實際要求,制訂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程所需講授的主要內容,如圖1所示。
圖1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輔相成,理論部分以夠用為原則,實踐教學以“組網、管網和用網”為主線來安排。實踐證明,按如圖1所示內容組織該門課程的教學,符合現階段社會對人才該技能的實際要求,能較好地達到培養目標。
構建虛實結合的實驗平臺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驗內容涵蓋了服務器、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基本配置,互聯網應用及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等網絡應用技術。目前,解決實驗平臺問題的主要方法是“虛實結合”。所謂“虛”,是借助于虛擬技術構建虛擬實驗(實訓)平臺,在虛擬環境中完成這些實驗任務。在教學實驗(實訓)上,采用虛擬軟件的模擬實驗平臺來替代需要用真實設備去完成課程所要求的實驗(實訓)內容。常用的虛擬軟件中,Virtul PC和vmware是虛擬主機軟件,而RouterSim 和Bosom Netsim軟件是路由器、交換機的模擬實驗軟件,在構建實驗平臺的時候各任選其一。這種虛擬軟件的模擬實驗平臺既可節省資源和資金,又可突破傳統實驗環境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既可以在實驗室完成,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反復練習。所謂“實”是學院根據實際情況,購買一些專用的服務器、路由器和交換機等設備,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熟練掌握實驗內容后,分批分組再在真實設備上操作,來提高實驗的實操性和真實感。
多媒體為教學手段,采用多種方法組織教學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實驗、實訓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通過投影或網絡教學系統軟件(如極域電子教室)等教學手段,以多媒體方式更加形象、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除采用輔助的教學PPT課件,可采用播放視頻錄像等方式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性認識。 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1)多媒體課件講授。(2)采用任務驅動方式進行實例講解。(3)提問與討論。(4)課后答疑惑。(5)實驗實訓。
項目為導向,展開綜合技能實訓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踐內容分為15個項目,實驗課的組織采用項目導向法,如圖2所示。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項目為導向實現網絡系統的集成。
圖2 實驗實訓的項目導向法
以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目標,強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考核環節,采用筆試與機試相結合的考試考核方式,重點考查學生“組網、管網和用網”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鼓勵學生參加社會上組織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加強所學知識與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的緊密度和結合度。以認證考試為手段,以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目標,通過考證前的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課程內容等方面需不斷更新,教學體系也需不斷完善。課程教學體系要凸顯培養職業崗位的高端技能人才的要求,將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鄭洪濤.虛實結合實現計算機網絡組建與管理課程實驗[J].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1,25(1):69-70.
[2]丁美榮.虛擬實驗與真實實驗整合的計算機網絡研究性實驗教學探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5):163-166.
